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5章 墓道壁画穿掌佛主 (第1/1页)
在沈月疑惑的眼神中,我抽出工兵铲开始清扫地面。 拨开浅薄的土层后,身下出现了整齐的墓砖。 “这就到墓顶了?”沈月惊讶。 我淡然笑道:“那些追随房家的家族,也一定将各家本领都交给了房家。单说这个盗洞,如果房继学不会点儿寻龙点xue的本事,又怎么能找到?” “咱们第一次带刘大师下地的时候,不也用的这法子吗?他和小秦一样,虽然到了地下是个累赘,但只要有他们这种风水大师在,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甚至是直接进入主墓室而已不是没有可能。” 我一边说话一边清扫,突然看见一块从中间开裂的墓砖。 用于建造陵寝的墓砖,和地面民居使用的红砖不同,属于特制,更为坚硬,而且即便深埋地下千百年也不会腐朽。 眼下唯一一块裂开的墓砖,肯定是另有蹊跷。 我深吸口气,屏息凝神,三指探出,猛地向上一带,将这块墓砖抽了出来。 有了缺口之后,其他的墓砖就能够轻松撬开。 我和沈月忙活了一阵,挖掘出一个规整的洞口。 以碎砖为中心,这一片区域的墓砖连砖缝间的泥膏都早就失效,显然当年房继学也是从此处下去。 “穹隆顶?” 沈月蹙眉道:“这种墓顶的坡度很大,并不多见。” “而且这条盗洞四周都是泥土、没有岩石,而且颜色质地都和地面上的岩土也都不太一样。” 沈月若有所思:“这是地上的封土堆,整座地宫并不是在地下挖掘出来的,更像是直接在地上建成之后,在直接用堆土进行掩埋。” “这种罕见的造墓方式,几乎只在南北朝时期盛行。” 沈月近来也做了不少功课,我接着她的话道:“我也觉得像那个时期的墓葬,但如此一来的话,地宫就和山顶的雷音塔完全切分开了。” 我在心中盘算,造墓规制很符合南北朝的造墓风格,但肯定还有没找到的区别,否则的话,山顶的雷音塔就太显突兀了。 讨论了几句,沈月开始用手电筒向下照射。 底下有个四五米的落差,像是一条墓砖砌合整齐的甬道。 我抢在沈月之前,纵身跳了下去。 落地之后,身子下蹲,减缓惯力。 脚下的墓砖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冗长的通道中回荡。 我吓了一跳,跟关怀接触久了之后,我也学会了尽可能不去损坏地宫中的所有东西。 低头看了看,好在脚下墓砖并未被我踩碎,只是凹陷了下去。 “让开。” 这时沈月也纵身跃下,落在我身边不远处。 同样是一声脆响,我重新蹲在地上,用手背敲了敲地面,传出空响。 “地板底下好像空了一层?” 因为这种陵寝一开始是建造于地上,如果土基没有夯实的话,就会存在下陷的可能。 但我也知道有整体下陷,甚至是局部塌陷的情况,单单只是地砖底下那层下陷,这种情况也是闻所未闻。 心生好奇,我便想要揭开一块地砖仔细看看。 这时沈月突然将手电光亮投向我背后,双眼直勾勾的看着。 同一时间,我也看见了她背后墙壁上盘膝打坐的身影。 “佛像?”我松了口气:“只是壁画而已,而且看样子已经严重损坏了。” 我回身一看,沈月也是被我这边的壁画吸引了注意。 但因我距离背后墓壁较近,再加上灯光照射,看的更加清楚了。 和对面的壁画风格一致,也是盘膝端坐的佛像。 但这两尊佛像奇异,一时竟不好辨认。 面上是怒目金刚的造型,但背后却伸展出无数条手臂。 按照佛宗的习惯,千手佛多用于观音像,怒目金刚最多也就只有八臂。 更为奇异的是,这些手臂的末端都是圆形的洞窟,洞窟向外的边缘处只有指尖,像是所有的手掌都被某种圆形器物洞穿了一样。 “这好像不是天然损毁的,而是特意为之。” 佛像的所有手掌都是窟窿,这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 这时候黄元兴和秦泽也磨磨唧唧的摔了下来,俩人同时落地抱在一起。 我走过去将黄元兴从地上拽起,拖着他到了壁画前。 “老黄,你是做过和尚的,肯定认识这是哪位佛爷吧?” 黄元兴揉了揉眼睛,摇头道:“不认识!” 刚想斥责他真是毫无用处,黄元兴马上又接着道:“但我见过他!” “很小的时候,我在黄龙寺里见过他的画卷,但是后来被师父们收起来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我皱眉道:“你那些和尚师父,就没给你讲过这位佛主的来历?” 黄元兴还是摇头:“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不出他是谁,所以才把画像都收起来的。” “虽然不太想承认,但是在历史上,很多佛主画像都是变来变去的,并不是完全统一贯穿各个朝代。” 这倒是事实,尤其是某些为了彰显自己君权神授的帝王,更是喜欢用各类宗教当做噱头。 比如李唐,老早就把李耳认作祖宗,还封了太上玄元皇帝的谥号。还有武皇,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登记,将自己神化成《大云经》中预言的圣女,按照预言,武皇时期必会出现一位救济天下的女圣人,于是武皇才‘心安理得’的登上了皇位。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其中大多都是利用神权来维系人权罢了,最接近现代的封建王朝,那位褒贬不一的‘老佛爷’,也最喜欢在颐和园里扮演观世音,还拍摄下了很多照片。 回归眼下,虽然黄元兴也无法辨认壁画上这些怒目金刚和千手观音的结合体是哪位佛主,但却给了我们另外一条佐证。 黄元兴曾在黄龙寺见过一模一样的佛主画卷,就说明现下这座地宫,和黄龙寺的渊源已被证实。 思索片刻,我怅然兴叹。 “黄龙寺的僧人们,身份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和尚,其次是忘记了传承的护陵人。除此之外,可能还是专被派遣来镇压‘邪龙’的法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