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2章 游龙村 (第1/1页)
我故意不去点透,这样一来才能让陈玄景遭受百爪挠心的煎熬。 关国豪虽然任人为用,但勘测局中的审查尺度并不宽松,陈玄景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加入勘测局,肯定是关国豪为他一路开启了绿灯。 如此行事,肯定是为了以最快的时间将这俩人送到我身边,因为我此时正缺人手。 这也就说明,关国豪想要沈月他们去沽学博物院工作,在很早之前就进行了谋划。 既然已经是‘同事’,我也就不再对陈玄景表露什么敌意,带着秦泽和叶天绕路而行。 陈玄景快步跟了上来,但和想象中一样,他碍于自身傲气,没有对我多加询问。 他喜欢表现出那份一切都是运筹帷幄的高姿态,我和关国豪心照不宣的利用了这一点。 如果点明他和冷沐然是来给我打下手的,说不定陈玄景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给他一种继续和我竞争的错觉,才能更有效的掌控此人。 关于他二人的实力,我还是放心的。 陈玄景的父亲有和房继学竞争倒斗魁首之名的资格,而且在玖隆山的赌局中,两人其实是打了个平手。 至于冷沐然,这小丫头练成的缩骨术,无论古今,都是最适合下地的技艺之一。 我边走边用眼角偷瞄陈玄景,他在苦思之后,显然还没明白我刚才那句话的弦外之音,让我心中暗喜。 不过他很快又继续提及了所谓的赌局。 “这一次,我们一同行动,探查秋隆岛!但在递交报告之后,需要由关局长来进行评价,谁的功劳更大!” “还有就是,我们之前的赌局依旧有效,谁先查明我父亲割掉舌头也要帮房继学隐瞒的天大秘密,到底是什么,以及房继学斩断萧清头颅的原因是什么!” 陈玄景一口气说出,我随口道:“这算三个赌局了吧?” “三局两胜,很公平!”陈玄景沉声答道。 略作思忱,我便直接答应了下来。 在我想来,三个赌局之中,我依旧是稳cao胜券,甚至现在就已经赢了。 房继学斩断雷音塔墓主萧清的人头,是断其长生路。 陈玄景之父,帮他隐藏的秘密,也是因为长生之举。 除了第一条勘测秋隆岛的赌局,我暂时占据下风,其实已胜其二。 于我而言,这所谓的赌局意义不大。 但陈玄景透露出的信息让我担忧,他对于秋隆岛用的是‘勘测’二字,而且他和冷沐然的出现,都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猜想。 罗恩在逃亡途中都必须要改道登岛的地方,绝对拥有极大的隐秘内情,极可能是一处罗恩新发现的古墓陵寝。 带着逐渐清晰的思绪,以及越来越多的好奇,我们五个人融合成了一支队伍。 陈玄景和冷沐然比我们早来半天,已经和游龙村里的人打过了交道,带着我们去往村长乌跃进的家中。 “这个村子里以乌姓为主,村民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能够温饱,只是观念还有些落后,否则能够过得更加富庶。” 陈玄景这点儿气度还是有的,将已经探查过的情报进行分享。 “在村外海岸线和秋隆岛之间,距离大概在四五十里,中间是完整且面积巨大的滩涂。” 我开口打断了他:“滩涂是什么东西?” 冷沐然朝我翻了个白眼:“这都不知道?你在船上的时候一直在睡大觉吗?” 我不予理睬,陈玄景皱了皱眉,详细解释了一番。 所谓的滩涂,是某些沿海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海岸向大海延伸的某些区域,会因为高潮和低潮的落差不同,形成了一片潮浸地带,即所谓的滩涂。 滩涂的特点是会随着不同时期的浪潮大小,时而露出海面,时而又淹埋在海水之下。 这种特殊环境,对渔民而言大有裨益,在滩涂显露的时候,可以去赶海捡拾海产,甚至可以人工养殖。 到了现代,即便是一些个对水产生长不好的滩涂,也可以被用作堆积存放重型货物的露天堆场,比租用仓库要便宜的多。 而从游龙村向外延伸的滩涂,面积极大,甚至能够在某些时段,完全连通游龙村和秋隆岛之间的全部地段,就跟被泡了水的沙地一样。 详细赘述之后,陈玄景继续发表自己的评判。 “游龙村的人虽然并不排斥,但却不懂得变通。他们还停留保持在下海打渔的生活习惯之中。” “但他们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极佳,无论是建设码头,进行商业货运,还是利用滩涂进行养殖,哪怕是自己在周围建个水产加工厂,或是干脆把滩涂租出去,都能很快将经济发展起来。” 听他说完,我对陈玄景投去怪异的眼神:“你不像个倒斗的,也不像个和尚,更像个搞经济学理论的专家。” 陈玄景不做应答,冷沐然哼了一声接话:“景哥哥以前考上过很多国外名牌大学的经济系,就是因为要帮陈伯伯夺回魁首的名号,才没去念书的。” 我摇头叹气:“原来还是个青年才俊了,不去念书太可惜了。” 边说边走,我们很快到了一处勉强还算不错的宅院前。 这栋宅子跟其他屋舍相比,也不能说是过于奢华,但是面积很大。 只不过陈玄景很快就告诉我,这就是村长乌跃进的家,以前他们家人丁兴旺,但现在已经只剩下父子两人相依为命了。 我随即感慨,爷俩守着这么大一处祖宅,确实除了冷清也没别的好处了。 不过这么巨大的宅院,却刚好方便了我们入住。 陈玄景扣响院门,很快就有个一身蓝灰色衣服的老头过来开门。这种服饰在八九十年代的乡村之中很常见,是裁缝铺子按照中山装和西装款式手工缝制的。 因为每个裁缝的手艺水平不同,又本是两种款式结合,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很受乡民推崇,原因很简单,便宜和耐穿不易损坏,是当时的主要追求,甚至有些衣服裤子经过几十年来来回回的浆洗,除了褪色之外,依然还能继续穿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