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清君侧入京,摄政王当皇帝面调戏男皇后,要皇嫂侍寝(剧情) (第1/2页)
大庆朝嘉武年间,上纯质和善,天下太平康安。 入则名臣在侧,出则良将戍边。便是后宫之中,亦有明主中宫,凤印凛然。 当今圣后虽为男子,却素不碰前朝政务,后宫肃然。 眼下之局面,正所谓“明君在位,四海升平”。 只不过…… “圣主纯质?”寒风凛冽中,银盔覆盖着血迹,男人嗤笑一声手起刀落,血瞬间溅在了他的脸侧,“比起纯质,我看是弱智更适合他。海晏河清,太平盛世,这八个字中到底哪个字和他有关啊?” 旁边的副将蹙眉看向眼前的景象:“将军……来者不善啊。” “喊错了。”被他称为将军的男人抬眸道,“这可不是对付将军的阵仗。” 副将脸色肃穆,片刻后仿佛想到了什么般,脸色骤变:“王爷,皇上这是想要……削藩?!” 燕王远眺而不言。 如果有人见过当今皇上,便会发现这对皇室兄弟的长相可谓毫无相似之处。 当今圣上眉眼含情,面若敷粉。 而这位燕王却英俊得带着一丝不似中原人的邪气。 “王爷拓土攘夷,为国戍边!”副将回过神后震怒,“圣上既是明主,怎能如此对待国之忠臣!” “给楚玄玉一百个胆,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削藩。”燕王轻笑,笑意却不达眼底,“这恐怕要感谢我们那位……主政中宫,‘不理朝政’的皇后娘娘了。” 远处响起了冲锋的号角,朔风吹起了燕王的披风。 “不过既然娘娘这么想见本王,那本王总要给他一个面子。” 嘉武七年,燕王率军赴漠北。 八年正月,王败鄂里厄于青合台;次月下十城,拔汗国都城,冠绝漠北。 六月,王诈降,截杀敌军大将。 七月,单于降。 九月,圣上下旨削藩。 十月,王奉宣武遗诏,清君侧。 腊月,王入京。 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京城大雪纷飞,百姓却一如既往,只是偶有孩童抬首眺望皇城。 “娘亲……”小女孩指着远处道,“皇城好像着火了……” “嘘——”年轻的妇人轻轻捂着女儿的嘴,“要变天了。” 皇城之外,风调雨顺;皇城之内,横尸遍野,火光漫天。 “劳驾。”燕王握着剑礼貌道,“让一下。” 在他的背后,是被大火淹没的皇城和上万军队,而在他的面前,则是横尸在地的禁卫军,以及一个身受重伤、跪地强撑的禁卫军统领。 “你个……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那统领边吐血边骂道,“我慕容弘一息尚存,便不会让你跨过这道门!” “哦?”燕王挑了挑眉,“慕容弘……啊,本王似乎听过你的名字。慕容家的嫡次子,向当今圣上自荐枕席,抛却武将之身只为做他的贵人,可惜我们贤良淑德的皇后娘娘不许,啧啧啧,枕边人也只能来看大门啊,本王那皇兄还真是薄情。” 慕容弘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相当好看,他咬着牙一副受辱的模样,但又眼见那乱臣贼子身后大军压境,他攥紧长矛,自知无力回天,正当他抬手打算自刎报国时,城门突然缓缓打开,一太监骑飞马而来:“且慢,燕王楚玄奕接旨!” 慕容弘心下陌然一跳,他扶着长矛正准备下跪,燕王突然好整以暇地开口道:“不知公公手中的是圣上的圣旨,还是娘娘的懿旨。” 那太监勒马于前,和燕王对视良久后开口道:“咋家奉中宫之命。” 正准备下跪的慕容弘闻言一愣,立刻大怒道:“陛下尚在,何时轮到他云凤行下旨!” 他身受重伤,却执意不肯下跪,未曾想大军压境的楚玄奕闻言却一笑,当着众人的面侧身下马:“臣楚玄奕,恭迎懿旨。” 言罢挥袍下跪,身后上万大军随之而跪,扬起的沙尘蔽日,血光漫天。 慕容弘血色尽失,眼底布满震惊,他似乎突然想明白了什么。 “你、你和云凤行——”慕容弘捂着伤口道,“里应外合!背叛圣上!” 这不怪他如此笃定。 毕竟慕容弘撕圣旨起兵,直呼皇上名讳,如今心甘情愿地跪受懿旨,任谁看了都要怀疑他和中宫勾结。 楚玄奕微微勾唇,低下的头恰到好处地掩盖了他的笑。 “燕王接旨——!”太监在慕容弘的叫骂声中宣布道,“燕王楚玄奕戍守漠北……” 慕容弘骂着骂着逐渐没了声音,直到最后——“改封燕王为圣武摄政王,加九赐,开府仪同三司,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臣,楚玄奕。”摄政王勾了勾嘴角,扶剑而拜,“叩谢娘娘圣恩,愿娘娘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后万军起身,慕容弘被压着一同入城,他陡然回神大骂道:“他云凤行不过后宫嫔妃!有何权封你个乱臣贼子为摄政王!我要见圣上!你和他必定有苟且之事,逼宫谋逆yin秽后宫,楚玄奕你罪不容诛!” 据说慕容弘的叫骂声响彻紫禁,不出一个时辰,整个皇宫的人就都知道他们那“贤良淑德”的皇后娘娘和新任的摄政王有染了。 “世人皆言,中宫雅量高致。”大殿之中,当今丞相冷笑道,“谁曾想竟然——” “柳卿!”当今圣上楚玄玉连忙道,“莫要如此,梓潼他也是为朕的名声。方才那封懿旨,是在诸卿见证下所拟,梓潼与诸位爱卿无二……朕虽蠢笨,却知尔等对朕之心。” “”慕容将军为朕战死,梓潼替朕承史笔之刀,诸卿愿与朕同生共死,此皆爱朕、怜朕之心,朕心如明镜,只恨国破将亡,无力报答诸卿……” “陛下慎言!”柳温连忙道,“臣等对陛下之心天地可鉴,便是那贼人当真要鱼死网破,臣等也会拼死护主。” 其他几个和楚玄玉亦有情谊的重臣同样跪地表忠心。 楚玄玉心下动容,有心同他们温存,却又忍不住看向身旁,看向那个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人。 “梓潼……”他忍不住开口道,“你呢?” “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那人一开口便如冷玉般漠然,“何必惺惺作态。” “此敌军大军压境之时,娘娘竟言未到山穷水尽?”大理寺卿风正悬蹙眉道,“难不成娘娘真和燕王有往来?不然为何如此笃定?” 云凤行淡淡地扫了他一眼,风正悬心下猛地一跳,突然没了言语。 云凤行扭头看向大殿正门,不愿再与这些人言语。 圈于皇城之中,养于深宫之内。 放弃封王拜相,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枕边人。 这也就罢了,可是朝廷之上的重臣却皆为如此,所谓的海晏河清,不过是守成之举,表面的太平之下,掩藏着国库空虚,外强中干的真相,倘若边疆没有楚玄奕,这些怕是早就暴露出来了。 而自己,却还要和这帮人勾心斗角,争风吃醋。 毫无意趣。 耳边传来其他人对楚玄玉效忠的声音,他们说如果有来生,仍愿和他再相遇。 楚玄玉感动之际,却忍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