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天选之子的出生 (第2/2页)
随着房间里吕夫人一阵痛疼刺耳的尖叫。 寺院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智先小跑入室。 接着。 从房间里不断的传来夫人痛苦的尖叫和几个婢女手忙脚乱的声息。 突然。 听见一身婴儿宏亮的呱呱大哭。 使室外所有人紧绷的心弦都松弛了下来。 1 忙活许久。 智先打开房门。 请杨忠入内并喜泣的说。 “杨将军,好福气,夫人生了个小小子,母子双双平安。” 她的话音未落。 一名婢女把襁褓中的婴儿紧抱在怀走到杨忠身前。 “这小家伙,不哭不闹,有他爹的风范。” 刚出生的小家伙一头毛茸茸的黑发。 额广庭丰。 两支人字又黑又亮。 1 此时。 他已经停止啼哭。 小嘴嘎巴着显得格外卡哇伊。 杨忠看着可爱的大儿子。 再看看躺在床上微笑的夫人。 大喜过望。 一叠连声的说。 “我儿与佛有缘,恳请智先师傅赐上一名。” 智先若有所思的沉吟片刻。 说。 1 “叫那罗延怎样?梵语唯吾独尊之意。” “那罗延?这样的名字好,既然是大将军的儿子那就要唯我独尊。” 杨忠点头称示。 接着又说。 “字有了,我再给臭小子取个大名,坚,坚毅之坚,坚持之坚,同那罗延的意思相近。” 躺在榻上的夫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围在一旁的军士也都拍手称好。 “好名字,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像大将军一样,坐上柱国大位。” 皈依般若寺的梵净主持闻此喜讯。 立即破例把寺里的灯都点亮。 1 集合所有的僧徒为那罗延的诞生诵经祈福。 房内寄上香炉里的檀香燃的骤旺。 一股香香子气满屋充盈。 寺外钟鸣庆祥。 佛堂传来一片红厚深沉祥和的诵经声。 光阴仍然。 一眨眼。 过去10年头。 杨坚10岁了。 10年间。 华夏大地依然烽烟四起各路豪杰你争我夺战事频扰。 不管天下如何的兵荒马乱。 世事如何混沌。 却没有影响到杨坚年幼的成长。 在般若寺出生以后。 仅过10日就随父母回到武川镇的杨家大宅院。 武川。 虽为西北的一镇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如今该宅一直由杨家的亲兵护卫着。 随处乱世。 2 武川一带却看不见一丁点的战乱痕迹。 仿佛处于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一般。 自杨坚出生之日起。 笃信佛教的杨忠夫妇便对智先奉若神明。 写下一封白纸黑字。 把儿子的抚养权全托付给了她。 智先。 摸了摸小杨坚的头。 率先提出。 “若净化心灵,孩子不可生活在兵丁,奴仆,粮食丰沛的大宅院里,需要有一僻静住所,由我独自抚养。” 2 杨坚言听计从。 欣然应诺。 在距杨家大院不远的一所依山傍水处。 按照佛寺的样貌。 1比1高仿的建立了一座寺庙般的小院。 进入小院的漆黑大门。 香气四溢。 遍置花卉。 摆放着盆栽的小园子。 穿过园子步入房舍堂屋正面的佛龛上没有安放佛像。 2 横放着一把刻满浮世绘的宝剑。 佛龛左右两侧置放着兵器架。 架上插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各种兵器。 堂屋并未用作礼佛之出所。 作为杨坚夏日和冬季习武的地方。 堂屋之后。 正中是一长方的天锦。 天锦左侧拥有两房一个为智先卧室。 一个为修行教杨坚念书的地方。 天锦的右侧则为杨坚的卧室和书房。 2 天锦的后面也处两套房。 一个为臊舍。 一个为用膳之庭院。 整个宅院虽然没有供佛。 却显出仙风道骨景色。 智先将此屋命名为。 “修行庵” 庵命并未正式被提写到院门上去。 仅在师徒口头上说说而已。 宅院初成以后。 2 年幼的杨坚跟随智先生活于此。 每日吕夫人从杨家老院里来新院里给孩子送生活用品。 年龄再稍微大点。 吕夫人完全辞别了儿子。 回到京师长安的家中修养与青田间。 杨坚长到10岁。 智先开始教他识文断字。 苦习武艺。 看着师傅的般若掌法如江水一般耍的滔滔不绝。 杨坚看傻了眼。 2 为师经常教导。 “那罗延,习这套掌法,不是让你用来伤人,而是要懂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你将来要像你父亲待你一样待你的后世儿孙,否者便会招来天下十八路反王入京弑君。” 来自般若寺的智先师傅。 出家前曾为宦官人家的子女被养父贩卖烟花柳巷充当女婢。 受不了男客人每日非人的虐待。 一晚。 劈死楼中鸨母。 纵身跳窗逃往据此不远的般若寺削发为尼。 在般若寺里智先挑水干活。 受到云霞大师的赏识将她收纳为心腹弟子。 2 在师傅的耐心指点下。 智先不仅对佛学有了较深的思想。 还练得一身好掌法。 因为有如此不平凡的经历。 她才接受培养抚育杨家长子的重任。 随着日子的流逝。 近些日来智先隐隐的感觉到杨坚对习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甚至对每一个动作。 他都力求精益求精。 并对师傅时夸海口。 2 “师傅,什么天下十八路反王,等我学会武功,杀他们如同屠猪宰狗。” 身为佛家弟子。 慈悲为怀常驻心头。 智先赶紧纠正。 “那罗延,佛教以慈悲为怀,在沙门面前你何岂敢有这等想法。” 此后智先每日悄悄观察。 发现杨坚对诵经打禅漫不经心始终提不起精神。 反倒对武功却颇有深造。 /81/81947/23646774.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