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崭露头角 (第2/2页)
么看都不像是防汛的河堤啊,桃花汛还有半月就到,这么矮的河堤是在开玩笑吗? 姚元昭一看这两人都很吃惊便知道工部在修筑河堤进程的事上说谎了,不过她现在还不知道是工部跟洛阳的官员沆瀣一气还是被欺瞒了,姚元昭感觉光是这么一件修河堤的事就藏了这么多龃龉,这洛阳的水当真是浑得很。 想到这里姚元昭叹了口气:“要是真发了大水,这黄河两岸的百姓如何是好啊。” 赵明晗啧了一声,随后便是一声长叹:“我听闻汉朝的李冰父子极会治水,一块都江堰保得蜀地再无滔天大水……要是当今圣上也能觅得这般治水能臣,两岸的百姓便可安心耕种了……” “都江堰?”被赵明晗这么一提醒姚元昭倒是灵光乍现,或许她平日里读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书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那是什么?”崔知节不甚清楚,他便追问了一句。 “堵不如疏,李冰父子建造了一块巨大的鱼嘴地分开了滔滔江水,之后的我便不甚知晓了。”说话的是颜钟玉,她跟姚元昭想到了一块去。 “颜姑娘也知道?”赵明晗更加惊讶了,这两位有点深藏不露啊。 “知道一点。”颜钟玉皱起了眉头,但是这种浩大的工程耗费巨大,所需的时间也极久,半月实在无法完成这等伟业,届时百姓们要受苦了。 姚元昭突然开口:“堵不如疏,你说得对,为何不同渠分流,xiele这大河的势呢?” “哎?颜公子所言有理啊。”崔知节点头附和道。 “不过这土质稀松非常,怕是很难成渠啊。”赵明晗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确实。”姚元昭碾了碾脚下粉末状的沙土,陷入了沉思。 “如果先堵再疏呢?”颜钟玉提出了一个与常人相悖的思路。 其余三人都一头雾水,不懂她这是什么意思。 颜钟玉也顾不得沙土脏了,她俯身蹲下,用沙土堆了一个高高的原型,随后又在周围用手指划出了几道线:“现在不是时间不够吗?那像这样高高堆出一处积蓄洪水,暂时保住安宁,同时开出几条沟渠,将积蓄的水从各个地方分散排出,这样就能争取到时间了,之后再以疏的方式治水。” “确实是个从未想到的法子。”赵明晗点头,对颜钟玉的想法表示了认可。 “不过我们这几个人又不懂河道,现在都是空想,真想要治水,还得靠那些经验老道的河道官,说不定他们能改进法子。”崔知节适时泼了一点冷水。 “也是,现在我们这算瞎着急,也只能希望官家的动作快些了。”赵明晗还是有些忧虑的,他继续说道:“你们看,这片地刚被开垦出来,要是被水淹了,这些村民就真的活不下去了,而且像他们这种情况的,可不在少数。” 两个书生一块唏嘘了一会,姚元昭倒是把他们说的所有的事都默默记在心头,颜钟玉的想法看起来天马行空,但说不定真的可行。 “钟玉是对的,现在就是要抢时间,不管是什么方法,能在天灾前抢到时间,多救一些人是一些人。”姚元昭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颜钟玉的认可,她拉着颜钟玉的手臂,将她从地上扶了起来。 “而且要我说,真要找地方排洪,那就排那些豪绅的地里,叫他们欺负百姓,到时候一顶高高的帽子叫他们戴着,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姚元昭又补充了一句,她这会功夫已经想到了该怎么惩治横行乡里的豪绅们。 “哈哈哈,说得好。”崔知节噗嗤一声就被姚元昭逗笑了,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啊。 “好了走吧,前面还有更好看的景呢。”赵明晗也嘿嘿一笑,这法子好,他喜欢。 四人继续沿着河堤骑马走着,很快就看到了一处茶棚,他们下马在茶棚要了点吃食和茶水。 “前面是哪啊?”姚元昭坐在矮凳上,眯起眼睛看向前方,一队胡人行商拉着骆驼正向茶棚走来。 “前面啊,是我老家,一个小镇子。”赵明晗的脸上扬起了一丝笑意。 “赵兄不回家看看吗?”崔知节想着都到家门口了,回去看看也好啊。 “我家内人和妹子都不在老家了,她们为了减少开销,去我内人的晋阳老家了。”赵明晗有些愧疚,他家就是普通的乡民,读书花费巨大,幸运的是他现在是个举人,还算有点闲钱,但上长安考试的花费着实巨大,他们家便租出了镇上的房子,家眷去投奔娘家了。 “赵兄都娶妻生子了?”崔知节瞪大了双眼,赵明晗看起来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啊,怎的就成婚了? “说出来也不怕贤弟笑话,愚兄今年二十有八了,只是随了母亲,看起来小。”赵明晗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二十成婚早吗?”姚元昭不解问道。 崔知节哑然失笑:“颜公子是真的不知道啊,也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弟才会早早成婚,穷苦的百姓得攒够钱才能嫁娶,嫁女早的百姓都是防止未婚女儿分家产的。” 姚元昭啧了一声,随后不做声了,出来一趟她确实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就连婚配嫁娶也跟天家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被牺牲的总是最底层的人和女儿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