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1/2页)
肖宗镜道:“就是在丰州冀县,我从江里捞起你的那一夜。” 他清楚记得那时的场景,他们死里逃生,她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向他表述衷心。 侍卫营里许多兄弟都与他生死相交,可姜小乙给他的感觉,又与他人不同。 那是一种更为玄妙的感受,他明明与她认识没多久,却生出一种前缘深种的错觉。好像昨日才相识,今日便相知,这中间的种种,他全然不知如何发生。 于是他的精神片刻出离世间,再次为那无形的世情心生感慨,只是这次感慨,与之前不太相同。 从前,他生活中所有的“变数”,几乎都指向残酷,但是这次,却在他面前开出了一朵花。 虽然这花很小,很脆弱,但终究是美的。 他低声道:“小乙,这么多年了,这捉摸不定的命运,终于带来了一件好事。你能懂我的意思吗?” 他的形容晦涩难明,但是姜小乙听了一遍就懂了。 她点头,他淡淡一笑。 这稍显沉闷的一日,能以这一笑做结,也算聊以慰藉。 第61章灵师啊灵师,这就尴尬了啊!…… 灵人教之事似乎已经告一段落。 永祥帝不仅给他们分了道场,还亲书了一块“广积善缘”的牌匾,可谓帮人帮到底。灵人教里外事宜全部交由密狱负责,戴王山亲自监工,上百名工匠们日夜不休,仅用五日时间便将庙宇修整完毕。 至此,“悦心庙”正式更名成了“灵人庙”,大灵师算了个吉日准备开庙门。他向外放话,说今日是大吉之日,灵力最强,前来许愿可事半功倍,吸引了大批百姓。还没到时辰,漫山遍野已经等满了人。 戴王山站在山坡,望着乌泱泱的人群,笑着对身旁的曹宁道:“刘公公真是未卜先知,提前让我们做好准备,不然真是不够装。”他们身后放着数十个之前用来装“税银”的箱子,正张着大嘴嗷嗷待哺。 曹宁道:“刘公公料事如神,大人也是计划精巧,才使得这伙人得以见天日,那大灵师已经说了,日后定当对大人和刘公公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戴王山懒洋洋道:“算他识相。” 曹宁看着山坡下的人群,又道:“这些人不都是灵人教教众,还有东山寺的人,他们没争取到悦心庙,心中不满,知道灵人教今日开庙门,也赶来给自己的道场壮声势。” 东山寺离灵人庙极近,分别在石鼓山的正反两面。 曹宁:“都说一山不容二虎,真不知为何要在一座山弄两座庙,这不是赶着打架吗?” 戴王山笑道:“陛下希望所有教派可以和谐共存,你敢质疑陛下的决定?” 曹宁忙道:“属下不敢。” 戴王山往后山看了看。 “谢凝还没来?” “凝郡主的人很快就到了,属下已派人在后山迎接。” 原来今日谢凝和阿燕也要前来拜谒大灵师。 三日前,肖宗镜将永祥帝的话带给安王,安王释放了阿燕,之后便甩手不管了。 肖宗镜找到谢凝,几番劝阻,不想让她接触灵人教,可谢凝就是不听。 “我只想见一见那大灵师,肖大哥不必担心。” “这种人何必相见,凝儿,我虽与神佛之道无缘,却也知道这样的人绝不是得道之人。” 谢凝顿了顿,道:“你身边的那个侍卫也说过这样的话。” “小乙?她说过什么?” “这世上并非没有得道高人,但绝不是这种……可是肖大哥,你们也没有说清真正的得道之人是哪一种,总归不是宫中那些满口大话的僧人吧。肖大哥,你就让我见一次吧,若大灵师真是有名无实,我以后不再提了便是。” 谢凝的目光充满天真和期待,肖宗镜无奈一叹,只得应允。 “肖大哥,我想向你要一样东西。”她拿出那水滴形的琥珀。“你帮帮阿燕好吗?” 肖宗镜咬破拇指,将血落在琥珀之上。 马车轧在冬日石鼓山坚硬的土道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 谢凝贵为皇亲国戚,自然不能与平民百姓一路上山,车队走了后山的小路。马车旁有微心园和侍卫营的人随侍,肖宗镜与谢瑾还有姜小乙走在最后。 让肖宗镜和谢瑾护送谢凝也是永祥帝的主意,他的想法很简单,他知道因为灵人教之事这三人闹了不愉快,他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和好如初。 谢瑾一路沉着脸,走到山顶,遇见迎接的戴王山,脸又黑了一层。 “下官见过谢大人,肖大人。”戴王山面带笑意,朝他们施了一礼。“二位大人辛苦了。” 肖宗镜:“大灵师已在庙中了?” 戴王山看看谢凝的马车,道:“自然,请二位大人放心,等下开庙门之前,大灵师会先接见凝郡主。” 谢瑾冷冷道:“我也要见他一面,我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带出这群大逆不道之徒!”他前些天一直在调查灵人教,还没查出什么结果,永祥帝就已经给了“结果”,这让谢瑾难以接受。 戴王山道:“谢大人不如去前山看看,其实灵人教早已在百姓之中传开了,陛下能容纳此教,是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其肚量非常人所能及。” 谢瑾看不惯他阴阳怪气的嘴脸,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肖宗镜:“戴典狱今日倒是春风得意,红光满面。” 戴王山摊开手,望天感叹。 “今日是大吉之日,能共同沐浴在灵师圣光之下,你我皆是有缘人。我们要谨遵陛下法旨,使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