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节 (第2/2页)
的改变。 他们都遇到了一些人,他们都送走了一些人,他们都不舍过一些人。但这一段南辕北辙,却又无比相似的经历,都被他们默契地藏在了心底。 谢凝道:“肖大哥,你怎么在这,你在等人吗?” 肖宗镜静默片刻,拿起角落的玄阴剑,摇了摇头道:“不,没在等,我们走吧。” 官道上,姜小乙顶着烈日,肚子咕咕叫。 那位“大人”……赶人倒是快,都不说给匹马,连点口粮也不给,难道让她就这么饿着肚子徒步走到闽州吗? 越想越累,越累越气,最后她站定脚步。 “不行,我是他的救命恩人,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她自己默默念叨了一句,果断转身往回走。 她回到军营口,发现营地刚刚撤掉,她心里一凉,一溜烟跑到茅屋去。 推开门,屋里空荡荡。 她走进屋,来到墙边,墙上刻着一句戏文,看其纹路,像是用兵器划出的,姜小乙不禁想起了那把破烂的剑。 她轻声念道:“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念过之后,她心中凭白生出一种直觉——她今生或许再也不会见到那位“大人”了。 “啊……”她轻轻一叹,离开此地。 去闽州应该南下,向东南方向走。她看着地上的马蹄和车辙印,明显军队朝西北方向走了。姜小乙想了想,从这向西北走,再过几座山就进入娄州,再向前是齐州,他们是打算去哪呢?她一边想着,脚步就漫无目的地跟了上去。 结果第二天,她撞见一伙逃难的流民,她本来准备避开他们接着追军队,结果她无意一瞥,在这伙流民中发现一位年近五旬的妇人。 就是这么一眼,原本的计划又被打乱,她再次走上命运的另一条岔口。 姜小乙怎么看这妇人都觉得眼熟,一问之下,此妇姓白名秋源,姜小乙对这名字全无印象。 但她一定见过她,姜小乙坚信,而且她觉得自己一定有话想对她说。 什么话呢?她一时也想不起来,但越想不起来,她越钻牛角尖,最后竟一路跟着他们下了山。 她刚准备找白秋源问一问,忽然迎面来了一伙流寇,人数不多,但来势汹汹,冲过来开始抢劫抓人。难民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姜小乙喊道:“别慌!他们没几个人!”可惜声音被尖叫淹没,一群人还是没头苍蝇一样乱跑。姜小乙抢了一把刀,上去几下砍翻了两个匪寇,再次喊道:“别怕!这伙人都是假把式,吓唬人的!” 实在太乱了,根本没人注意到她这么个小姑娘。 “简直自乱阵脚!”姜小乙气得火冒三丈。“照这样下去,早晚被人屠干抹净!” 就在此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姜小乙回头,见一黑衣人影竟站在了马鞍上,左手拎着寇首的人头,右手握着一把刀,刀如蝉翼,薄得惊人。 黑衣人跳下马背,身后是血样夕阳,他就像从天落下的一滴墨,让整个战场陷入沉静。 第93章男二不会是你吧?!我不接受啊!…… 来人武艺高绝,手起刀落,又杀了身旁两名贼寇。 形势瞬间逆转。 姜小乙把白秋源拉到一旁,道:“白大娘,你跟在我身边。” 白秋源是这群难民中少有的镇定之人,她望向战场后方,道:“你看那边。” 姜小乙看过去,在那刀客后方的小道旁,停着一辆马车。这车刚刚她也注意到了,嘀咕道:“这黑衣人跟他们应该是一起的。” 就在姜小乙观察马车的时候,车上帘子掀开,有人也望向了他们这边。他们相隔很远,姜小乙看不清车内情形。 黑衣刀客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群劫匪,难民们千恩万谢。黑衣刀客不发一言,回到马车上。他赶着马车向前使进,停在难民中间。车帘再次掀开,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冒出头。他一副文弱样貌,生得不算很俊,书卷气十分浓重,气质轻盈聪敏。他问这些难民:“诸位乡亲,你们这是要去哪?” 难民纷纷道:“是逃难去。” 男子又道:“准备向哪边逃?” 难民道:“想去东边,那边不是打完了仗,刚刚太平了嘛。” 男子顿了顿,再道:“那边也不安全,再有一段时日……” 姜小乙站在一旁围观,身旁的白秋源观察仔细,盯着那辆马车内部看了好久,忽然上前两步,开口道:“这位小兄弟,你可有什么好去处吗?” 男子看了过来,姜小乙也不由得站直身子。 “……好去处?” “没错,这里的人多是拖家带口的,年轻汉子也不少,小兄弟若真有好去处,就同我们说说吧。” 姜小乙听着这话,感觉哪里有点怪,再看那男子,环顾了一圈,最后道:“我们要去前面的一个县城,诸位乡亲若有愿意同行的,可以一起走。” 难民们相互看了看,似有犹豫,男子道:“县城有粮,各位不想停留,去取了粮再走也好。”说完,又笑着补了一句,“富户散财,不拿白不拿。” 一听这话,周围欢腾一片。 男子退回车内,那黑衣刀客过来放下车帘,顺便低声道:“就算要充军,也没有这样半路征召的吧。” 男子道:“哪里是差这么几个壮丁,袁成即将带兵突袭东南三城,照他们这个时间和路线,八成会撞上交战,凶多吉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