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第1/2页)
激动过后,冷静下来的华夏电影人天团众成员喜笑颜开的放开了方南。 台上的评委主席还在等着。 另外,方南也得接受别人的注目礼,和艳羡目光。 这其中,最眼馋的莫过于离一众华夏电影人不远的韩国电影人,以及满脸悲愤的韩国媒体人。 和往年一样,入围5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22部电影大部分来自于美利坚和欧洲。 亚洲难得雄起的有4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 但其中有三部来自于华夏,分别为李钰的《苹果》。 王安全的《图雅的婚事》。 方南的《少年的你》。 另外一部则是由韩国导演朴赞旭执导,演员rain、林秀晶主演,全程不被看好拿奖的《赛博格》。 亚洲四部主竞赛电影,邻国华夏占了三部。 这一结果,因自卑从而产生畸形自尊心的韩国媒体、国人本就受不了。 如今《少年的你》竟然又打败21部来自于美利坚、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电影,一举夺得金熊奖。 而韩国的《赛博格》无人问津,泯人众人。 两下一对比,现场韩国媒体人的心真的是拨凉拔凉! 与之相反,媒体席位的华夏媒体人的吼声就差穿透天花板。 韩国媒体人唯一庆幸的大概就是,当方南上台经过朴赞旭几人身边时,微笑着接受了朴赞旭、rain、林秀晶三人的祝贺,并友好的和三人握了握手。 不管咋样,这只少是个素材。 【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新锐导演方南对朴赞旭导演,演员rain,林秀晶赞扬有加,《赛博格》虽败犹荣!】 一众韩国媒体人如是想到。 接过评委主席保罗施耐德递来的金熊,方南缓缓到了麦克风前。 瞧了瞧上上下下两层密密麻麻的同行、电影人,方南轻笑着开口道: “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尤其是对一位才28岁的电影人来说。” 两句周正的普通话说完后,方南顿了顿,留时间给现场翻译人员。 接着在漫天的掌声中、笑声中、叫声中,继续道: “对我而言,选角可能是拍出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很庆幸遇到了愿意为《少年的你》倾尽全力的crystal,以及胡鸽、陈昆、江一艳、刘思诗、倪倪等演员。” “我很感谢方天导演,五六年前,我还是一位剧组武行时,是他认为我或许能干点别的。” “我更要感谢我的国家,因为没有福利院,或许我早已是路旁枯骨!” “我想这大概就是《少年的你》的结局为什么是阳光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 “最后,祝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所有的人们在历经千帆后,归来仍是少年!” “啪啪啪啪......” “哦.......” 热烈的掌声之后,迎来的是更为激烈的呼喊声,评委主席一脸笑容的给了方南一个拥抱。 俗话说的好,搞艺术的人,总是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疾苦。 因此,方南以祝福全世界做收尾。 瞬间就赢得了现场所有电影人的好感。 他的那句“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唐诗也同时击中了好多人的泪点。 下台让工作人员为紧握的金熊刻上字,方南接受了来自几十个国家媒体的采访, “心情如何?” 面对法国媒体的询问。 方南脸上就差笑开花。 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的,他的心脏到现在还在“嘭嘭嘭”。 这可是柏林金熊奖,多少电影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触摸不到的奖杯。 即使他的经历特殊,理想也立的特高,也够努力,可也不敢说一定能拿到金熊奖。 随便一个意外,就可能让他与这样的大奖失之交臂。 原时空大爆的电影,票房可能不会差。 是否获奖没人敢保证,影响得奖的因素太多。 因此,方南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德国媒体:“成为柏林电影节最年轻的金熊奖导演是什么样的感觉?” “你不提醒我都忘了这茬,首先非常感谢评委主席在台上的称赞。” “不过这个荣誉我倒是不敢接受,金熊奖是对获奖影片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一种鼓励,它并不是最佳导演银熊奖,所以我觉得有些过赞了。” 英国媒体:“对《少年的你》接下来的旅途有什么期待?” “当然是希望被更多的人肯定。” 57届柏林电影节只是《少年的你》获奖旅途的第一站。 接下来,《少年的你》还会继续参加诸多国际b、c类电影节。 金熊奖的加持下,啥都灵国际电影、伦敦电影节、釜山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等等各大电影节的奖项势必要被《少年的你》搜刮一通。 国内的金鸡、金马、金像、百花、长春等电影节也跑不了。 方南估摸着怎么也还要有20来个奖。 而如此多的奖项的背后,奖金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本届金熊奖的奖金是8万欧元,跑完欧洲一圈,预计奖金不少于50万欧元。 等他回国后,《少年的你》的制片地浦江,多少也得给一笔奖金,国家也有可能发一笔奖金。 因为摘得金熊奖的《少年的你》,已经属于在国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上取得了成绩,属于是为国争光。 除去获奖、奖金以外。 对方南和《少年的你》整个团队而言,更有利的是,电影不愁卖了。 金熊奖的影响力,足以让《少年的你》蜚声国际。 方南琢磨着电影宫里等待消息的蔡宜侬、胡雯等人,此刻应该已经被无数制片方、片商给堵着了。 华夏五六代导演们,早年间之所以拍一些尺度极大的电影前仆后继冲击三大。 其中一个很直白的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国内上映不了的电影在欧洲多少能卖点钱。 一旦获奖卖的钱也就更多了。 这世上没人和钱有仇。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导演真的是为了艺术,为了出名。 也和当时国内的商业电影环境不行有关。 转型商业片的张一某、陈凯鸽的电影在国外有人买。 便是因为两人在国外电影节上风光过。 而现在,国内又多出一位受欧洲片商青睐的导演——方南。 从今往后的方南,也有了一些拍大片的资格。 回答完多个外国媒体人的问题,方南指向后排的一众亚洲媒体。 日本记者叽里呱啦,大着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