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生产 (第2/2页)
2个月之月薪外,其余2个月上诉人系以年终奖金之名目固定於次年1月发放,为两造所不争。是该2个月薪资为上诉人依约固定必须给付之金额,为劳动条件之一部分,核与一般情形下,年终奖金为雇主单方之目的所为任意X、恩给X之给付,尚属有间。参见台北地院92年劳简上字16号民事判决 二查两造於聘书就薪资给付既已明定全薪按1年14个月发放,且年终奖金数额为2个月薪资,并未设有任何条件,非约定视公司绩效及员工表现而定,是其X质已非单纯为资方不定期、不定额之片面恩惠X之给予。是以就此年终奖金支给方式、金额之变动,应属劳动条件之变动,未经劳方同意尚不得任意减免,亦不得以年度公司并无获利为由拒绝给付。参见士林地院97年湖劳小字15号民事判决 三依上诉人公司工作规则规定公司於年度终了结算後,依全年营利状况决定发予年终奖金之多寡,其办法另定之。查年终奖金为公司於年度终了时结算,将全年度之盈收提拨部分金额予全T员工共享,属於年度全T员工共同努力所创造之成果。上诉人既已考量年度全年营利状况後,仍决定发放年终奖金,而被上诉人於该年12月31日前均在职,则其对上诉人年度之营运自有所贡献,是其请求领取年终奖金,并无不合。亦无限制须发放时在职之员工始得请求年终奖金。参见台湾高院101年劳上字68号民事判决 四、简析 综观劳基法全部条文,并未明文定义年终奖金,仅於劳基法施行细则第10条第2款中,将年终奖金定为非经常X给与。按劳基法第29条之规定,事业单位雇主於营业年度终了结算盈余时,对於全年工作并无过失之劳工,应给付奖金或分配红利。此称之「奖金」,难专指年终奖金;所称之「营业年度」,按内政部之前函释,系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惟事业单位配合其会计年度,从其起迄时间亦属可行。准此,该年度终了之奖金,从条文字面上并未见有「在职」之文字,按「作成者不利解释之适用」原则,解释上自应非指「年终之奖金」发放时须在职者始得领取。易言之,劳工当年度全年在职工作无过失,雇主结算有盈余时,即具领取年终奖金之权利。惟按前述主管机关与判决见解,有部分持认为事业单位依劳基法第29条规定发给年终奖金,劳工於事业单位营业年度终了结算时「在职」,且当年度工作并无过失,始具领取年终奖金之要件。 为平息上述争议,按劳动部103.6.3劳动条2字第1030013929号函释,劳基法第29条规定之奖金或红利如何发给、给与标准及发放基准日等事项,劳基法未见明文规定,可由劳雇双方於劳动契约中约定或雇主於工作规则中订定,报请当地劳工行政主管机关核备後并公开揭示之。换言之,若雇主於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中,将劳基法第29条所称奖金定为「年终奖金」,明定营业年度终了结算有盈余并在职时,且当年度工作无过失,始合於领取年终奖金者,当得以消弭争议。惟若劳雇双方约定一定金额之「年终奖金」包含於劳工年薪范围内,其X质已非单纯为奖金X质,而属工资范畴,即非视雇主结算盈余及劳工表现而定,雇主应具给付之义务。要言之,劳工纵使工作未届满当年度,仍得请求雇主按b例发给该「年终奖金」。 五、结语 雇主如依劳基法第29条规定发给奖金,於营业年度终止结算有盈余时,劳工当年度工作并无过失,即具领取年终奖金权利。换言之,劳工全年在职工作无过失届满後纵然离职,亦得请求雇主发放该年度之年终奖金,惟实务上尚有认为发放时须「在职」者始具领取权利。是以,为避免因年终奖金发放衍生争议,雇主应将年终奖金发给标准、条件及基准日等有关事项,於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中明确规范周知。另若该年终奖金约定属X为工资时,纵然终止劳动契约,亦不影响劳工原已取得之权利。 对面工厂老板留言:来我这里上班,我3万请你,按赞人数1360人^_^ 事後,总公司派人来调查,董事长发的年终奖金去向,厂长是负责制度,没有加班费,厂长动用年终奖金买工厂用具,多次以50元报250元做假帐方式,吞了这笔钱。 董事长觉得厂长以前在旧厂表现很好,为什麽?搬来新厂就变了?叫风水师来看风水,风水师说是地下水有问题,叫董事长封了地下水,改喝自来水,烧了符水给厂长喝,厂长肚子很痛,跑去厠所,生出一颗J蛋大小的蛋。 厂长清洗乾净,拿给风水师看,风水师贴五府千岁符在蛋上,符起火燃烧,蛋就消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