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日记_第一份工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份工作 (第3/7页)

光鲜。

    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我即将入读的大学——庆熙大学。庆熙大学建在一个缓坡上,面积很大。庆熙的本馆也就是学校的办公大楼修建得豪华大气,一栋宏伟的仿美式建筑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凹型喷泉广场。图书馆也是仿欧美式的复古建筑,像欧洲18世纪的一座古堡。青云馆里有学生食堂,网吧,银行,商店,旅行社,邮局,洗衣房等等,是学校的学生会馆。庆熙大学每一栋教学楼就是一个学院,每间教室都有中央空调和可以投影在黑板上已经联网的电脑。每到春天的时候,校园里满园的樱花盛开,应和着庆熙大学校内的一座座欧美式建筑,充满异域情调。听说武汉大学的樱花也极美,我没有去过,不知和庆熙比怎么样,或者又另有一番风景。庆熙大学是让人惊艳的,虽然韩国给我的第一印象比较平淡。

    几天后,语学堂举行分班考试,我被分到初级班,同班的还有另外7,8名中国留学生,我的韩国留学生活就此拉开帷幕。一别韩国已经10多年,过去有的事情已渐渐开始模糊,但韩国留给我的影像是深刻的,她像一个盛装打扮的女性长辈,威严而不失亲切,柔美而不失气度,回忆起来是温馨而又抚慰人心的。

    2022年10月30日

    创建时间:2022/10/306:23

    标签:公园的下午

    星期六下午和牛女士一起去逛人民公园的菊花展。人民公园我是常去的,那里有我小时候的回忆,也有我的闲暇光阴。人民公园的围墙已经拆掉,透出公园的植被,像一个精致的花园,或许,这里有每一个老成都人心底的情怀。公园里布满各式各样的盆花,各个玲珑,样样雅致,争奇斗艳,锦绣芬芳。我和牛女士漫游在花海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完美邂逅,体验一天中难得的休憩与松弛。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慵懒与舒适我已许久不曾拥有,虽然我一直生活于闲适的成都。

    绕过几组花景,我们缓缓踱进鹤鸣茶社。鹤鸣茶社我小时候是常去的,那时,大人们在茶社里点一杯茶,聊天看报或是沉静安坐,而我就在公园里到处游玩。记得那时有一种专供小孩子看的图样,一幅幅镶在望远镜里,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换一张图。望远镜挂在小贩的肩上,看一次收一次的费。望远镜里的图样大都是自然风光和国外的美景,小孩子看了憧憬向往,童年就在一幅幅流转的光影间渐渐度过。

    鹤鸣茶社里生意很好,整个茶园坐满茶客。他们点一杯茶,轻酌慢饮,于是茉莉花茶的香味便袅袅飘散在你我的呢喃间,这便是茶园特有的一种成都的味道。茶客们懒散的在一起喝茶聊天,打发这秋日里难得的清幽下午。其实,我很羡慕他们的闲适,这是成都人特有的一种慵懒气质,像一首软绵绵的耳语般的歌曲。而我仿佛陷在无尽的纷扰里难以脱身,挣扎着并咀嚼着苦痛,这样的旅程什么时候才能驶入停靠的港湾,然后像他们一样惬意的度过一个个悠闲的下午。

    我希望成都越变越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巴适。让茉莉花茶陪伴每一个成都人的清晨与黄昏,忙碌与放松。像回到我儿时,天空那么的清澈,空气中弥散着甜蜜的气息。而童年,早已悄悄的溜走,但我仍保有最初的约定。这个约定是让我们和我都永远幸福快乐,不再苦痛,不再彷徨,我执守着我的约定,即使我已青春不再,两鬓泛霜。这个飘着小雨的下午,我汇入人河,他们演奏一段人间的乐曲,我是虔诚的听众。听着,看着,念念着,时间就这么从指缝中滑落,我已沉醉在世声中,而你们呢,还在喃喃自语。

    走出鹤鸣茶社,过一座小桥,茶园外仍然熙熙攘攘。湖面上有人在轻舟荡漾,岸上游客轻声慢语,你看着我,我看着景。我们便从喧嚣和宁静中求得一份安稳,然后慢慢琢磨,细细品味。和牛女士走出公园,天空渐渐透出一丝阳光,与其说风和日丽,不如说秋日懒懒。在这懒懒的秋日里,我放空自己,体会到一种淡淡的甜蜜,或者说,我们本来幸运。我想着明天的继续,继续我人生的跋涉,在这纷繁的世间。

    2022年10月31日

    创建时间:2022/10/314:04

    标签:南京

    2005年夏天我第一次去南京。南京,金陵风华,江南名城,我向往已久。我是坐火车去的南京。洗去夏日的烦热,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爽的,街道整洁,市容繁茂,典雅端庄,古韵悠悠。和成都的现代化不同,南京像是一个从水墨画中走出来的穿着汉服的古典美女,素颜整洁,吴侬软语。在南京,迎接我的第一个景点,是鼓楼。鼓楼矗立在南京市中心,位于一个交通转盘中间,鼓楼每天守候在这里,看护着南京的芸芸众生。像鼓楼这样的历史遗存,成都是很少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沿着鼓楼走过一条长长的街道,找到一家旅社,我安顿下来,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天,好好领略这秦淮名城。

    第一次去南京很仓促,虽然如此,我依然去逛了新街口,紫金山,中山陵等等。在夏日的炎热中,我结束第一次的南京之旅。南京留给我的是江南的缠绵和绵绵的情谊,于是,1年以后,有了我的第二次南京故事。

    06年的夏天,我第二次去南京。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我走出火车站,打车到新街口,我决定暂时住在市中心。在新街口我找了一家便捷酒店住下,朦胧一晚,第二天醒来,天已大亮。第二次的南京的之旅,我待的时候着实不短,大概是从06年的夏天一直到冬天,我在南京住了有近半年。如果说第一次到南京是匆匆一瞥,那第二次则是细细品味。我在新街口的街道上徘徊,找寻繁华的影踪;我流连在湖南路,走过鳞次栉比的商店;我在玄武湖轻舞,感受秦淮古意。我仰望耸立的紫金山,浏览一个又一个的岩石。如果说秦淮河滋润南京,紫金山就仿佛南京的防卫,他看护城市的安全,照料万家安宁。

    还记得,在夫子庙,我待到傍晚。华灯初上,商铺都亮起灯光,夫子庙晃如白昼,游客如织。秦淮河两岸,亮丽耀眼。河面上有画舫缓缓驶过,画舫上点着灯笼,弹奏着古筝的琴师拨动琴弦,曼妙的乐曲缓缓飘散。岸上走着衣着时尚的青年,彼此打个照面,留下一抹城市的亮色。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相呼应,历史给现代化一个浓墨重彩的注释。游客们都沉醉在这江南夜曲里,微微点着头,赞叹金陵的华丽。走在夜晚的南京大街上,不会觉得冷清,反而感觉是有关照的。这种关照来自于一句句不经意的吴侬软语,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南京的性格是婉约的,不像北京的粗犷,成都的质朴。无论何时到南京,你都能感受到一种nongnong的情怀。南京包容而大气,她不会因为身处江南而骄傲自满。她仿佛一位身着长裙的娴静女子,华丽而不张扬,衣袂飘飘,却又风度翩翩,气度不凡。你正要称赞她,忽又感知她的美丽超越言语,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叙述了。

    一转眼,我从南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