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帝殷和】争 (第1/3页)
1. 四海归一,百废待兴。 初登基,女帝大刀阔斧:整顿世家,安插心腹,拿捏税金,把控军权。一时间,世家人心惶惶。 2. 李府书房。 李谦拎起茶壶,倒了杯茶,合拢掌心,细长白皙的手指紧扣瓷杯,杯中热气升腾,水雾弥散,他眼前一片蒙眬。 “兄长,你说陛下会拿李家开刀吗?”他问,目光投向正伏案而书的男子——李和,他的大哥,李氏族长,刑部尚书。 等了许久,不见那人有什么动静,李谦面上浮起一点仓皇,轻声道:“大哥?” “安心。这位可不是只会打江山的莽夫,她还需要我们。”李和搁笔,移开镇纸,拿起一旁的折子,冷眼瞧着,“你且看着。明日早朝,有人要粉墨登场了。” “谁?” “师殷。” 风穿堂而过,卷起书案上的纸,纸张飘落地面,李谦将其捡起,低头一看,只见白纸上留着一个“衡”字——正是李和的字迹。 “衡”。 女帝在意的是朝堂势力的平衡。世家独大,她就落下棒子,敲得世家们头晕眼花。等威慑住人,她再喂几颗甜枣,收买人心。哪怕老狐狸们看出来了,也不可能直接拒绝。世家尚未伤筋动骨,只是略有损失,尚在承受范围。况且,她手里握着军权,没人惹得起。 李谦抽了口冷气,想起女帝一直空着的一个位置——尚书左仆射。他敢断定:陛下还盯着内阁。崔子玄、卢季庆代表世家,居峻布衣出身,然三者各有算盘,皆不是她的心腹。因此,她必然会加人分权,最好的人选就是随着她争战四方、管理内务的军师——师殷。 “你应该想到了。”李和把玩着玉扳指,唇角上扬,眼神带刀,活似择人而噬的猛兽,但面上的笑意又让他披着一层人皮,伪装出谦谦君子的模样。 李谦问:“那三位会同意?” “不同意也会变成同意。”李和抿了口茶,“居峻势力没那两个老家伙大,估计会隔山观虎斗。那位会用联姻绑崔、卢其中一族上船,人选大概率是崔家小儿子。” 李谦若有所思。 世家大臣子嗣中属崔颖最好控制。此举拉拢了崔家,让女帝得到了他们那一系的支持。而崔子玄需要有人在宫里吹吹枕头风。他名下弟子少有安分的,日常给他惹麻烦。并且,他家小儿子体弱多病,朝堂之上大展拳脚怕是困难,用来联姻倒是尚佳。 李谦:“这对双方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交易。” 李和:“然也。” 3. 御书房。 凰凌世一手支着下巴,一手握着朱笔,在密报上圈点批画,她的视线顺着一列列墨色小字滑动,将羽都各方面的动作尽收眼底。突然,她笔尖一顿,轻啧一声,感慨:“李和倒是极为敏锐,一开始就看破了朕的意图。这些个老狐狸啊……” 话甫落,珠帘被宫女掀开,一男子端着糕点走到女帝身前,唤了句“陛下”。 来人正是师殷。他身着翰林学士服,面容清俊,墨蓝发丝被小冠束着,唯独额前滑落一缕,平添一分不羁。 “你来了。”朱笔被主人随手放置在一边,笔尖滑落一点朱红,晕染一片。 师殷摇头,无奈道:“你多少端正些,宫中不比军中。” “风来不在,你倒是接替了她的位置。”凰凌世揶揄他,指节微屈,又将垂落的发丝撩至耳廓后。她说:“回归正题。科举的具体措施拟好了吗?”“尚未,细节之处仍需考虑。”师殷道。 凰凌世:“折子你随意写,反正也只有我看,那几只老狐狸不会同意的。不过,剩下的内容,你能一个月解决吗?需要的话,我手底的探子借你一用。” 师殷:“可以。” 闻言,凰凌世松了口气,扔了块腰牌给师殷,一把趴在书案上,伸手,捻起一块糕点,咬下一个小角,含糊不清地说:“好,我去搞定老崔,顺便娶个美人回来,玩一玩。”师殷敲了她一记:“你拿捏好分寸,那个崔颖也不是好相与的。” 不止。凰凌世心想。 若说深藏不露,李和更胜一筹。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白面书生,实际上圆滑世故,打得那些小瞧他的人一个措手不及。 前朝末期,他不动声色地拿到刑部尚书的位置,一路下来,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既不得罪人,也完成了上头的任务,将圣意揣测得一清二楚。同时,他还扶持着李家爬上了世家的第四把交椅—— 长袖善舞,心思缜密。 对于帝王,这样的人才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了就是利刃,把握不好……前朝废帝就是前车之鉴。凰凌世还记得,这位尚书大人曾经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送来了不少人才。 “李和,朕期待着你的作为。”凰凌世低声道,继续批阅剩下的密报和奏折。 4. 元凰元年,三月,翰林学士师殷提出开放科举的提案。四日后,中书令之子崔颖自请入宫,女帝欣然应允,封其为贵君。 四月,翰林学士师殷受女帝之命成为尚书左仆射,其提案被送往内阁审议。 五月,该提案审议通过。 5.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开科取士,意味着寒门子弟有机会翻身,入朝为官。这大大影响世家的直接利益,哪怕是有崔家领头,其余的世家大族大都颇为不服,但事已成定局,他们只得咽下苦水,另行准备应对之策。 长辈尚能控制己身,但是,有些小辈按捺不住,亲身上阵,公然上街抓着布衣出身的小官打,全然不顾世家的威仪和脸面。本该清闲的刑部,一下超越吏部,成为最忙绿的地方,人手短缺到刑部尚书也得出面调解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目光短浅。”李和颇为头疼。 崔家哪里是支持科举,只不过势比人强,那位的锋芒他们挡不住,还不如主动点,争取得到最大的利益。李和又饮了口苦茶,提起精神,宣下一对人来公堂对簿。一抬眼,他视野里闯入一道红影,来人正是给他平添许多麻烦的“罪魁祸首”—— 女帝,凰凌世。 佩环声响,女帝缓步而来,发间金步摇微微晃动,其上凤凰好似振翅欲飞,火红的衣袍贴合着玲珑的曲线,远而望之,皎若朝霞。 “参见陛下。”李和道。一只白净的手伸向他,她道:“爱卿,平身。” 李和微微抬头,正对上女帝盈满笑意的眼眸,便搭上她的手,起身。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