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当复来归 (第3/6页)
问题?他有什么问题?他建国前就亡去的父、兄,不过是在清人那里谋了份抄写文书的差使,怎么就成了“满清余孽的代理人”?他自己又怎么成了“封建势力的狗崽子”?难道就因为他在南斯拉夫当了几年大使,他就是“里通外国的潘震黑帮分子”了吗?“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这个名头又是从哪儿来的?这些事,他怎么都理不清楚——可他也睡不着。因为,只要伍秀泉一躺下,一合眼,批斗大会的广播和口号,就似乎又会在耳边响起: “……一小撮地富反坏右是不甘心灭亡的!他们总是要施展各种卑劣手段,进行煽动,制造分裂,煽阴风,点鬼火,破坏革命的大联合,妄图达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目的!”体育场上,最大的扩音喇叭字正腔圆地重复着同样的话。 “咱们要以毛主席思想为强大武器,彻底肃清中国赫鲁晓夫在各方面的修正主义流毒!”而主席台上的人则在带头喊,“——打倒里通外国的修正主义分子伍秀泉!” “打倒中联部头号反动走资派伍秀泉!”另一个领头人喊得比他更为大声。 “打倒中联部头号反动走资派伍秀泉!”台底下的人开始跟着大喊。 那实在是种会令任何人都毛骨悚然的巨大声响:一旦他们开口,环形体育馆中的几万个人就会同时、整齐地重复着一模一样的口号,制造出一种几乎要将整个天穹都掀翻的,超自然的声浪。任何人,哪怕只有一次——亲身体验过这种力量,就不会再惊讶于受害者们的沉默了。 那一天,这个曾为共和国出生入死的军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毫无尊严地反扭着双臂、戴着高帽,在环形体育馆正中央向数万个人下跪。而在他旁边一同跪着的则是傅涟漳,一位善良且医术高明的医生。 “伍秀泉,”领头的红卫兵把一块黑牌挂到了他的脖子上:“你这个混进革命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 那写着他名字的黑牌子很沉,没有多久挂绳就已经在他脖子上勒出了血痕,他的脸也因透不过气而涨得通红。 “对,我揭发他,”主席台第一排的一个红小兵大吼道:“他写大字报,鼓吹苏修、南修,和刘修的‘三和一少’,给修正主义头子们贴玉镶金,恶毒攻击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及林副主席!” “还有——上次的批判大会,他带头包庇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汪家详、傅涟漳,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对!包庇这个卫生部头号三反分子,天主教会间谍!” 批斗大会就像变戏法:从一个硕大无朋的黑箱子里随意地拿出两个彩色的号码球,将它们组合,就成了一项前所未闻,但十恶不赦的新罪名。 伍秀泉什么也听不进去。他的头很晕,长征时埋下的病根时常发作——这偶尔给他带来幻觉:底下山呼海啸的人声让他想起,很多年前有一个五月节,他也是这样被苏联人团团围住的。后面发生什么事了?他努力回想,然而正午的烈阳灼烧着皮肤,涌出的汗水沿着绳索泡着伤口,一同刺痒地侵蚀着记忆——他不记得了。 一个红卫兵端来一盆腥臭的墨汁,举到跪着的他面前:“动手,黑帮分子,自己抹鬼脸!” 伍秀泉抬头精疲力竭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高大,戴着绿军帽,长得像一个怎么也想不起来脸的故人——或许是因为这一点,这位倔强的军人才顺从地拿手蘸满了气味难闻的墨汁,一点点缓慢地往自己脸上涂,直到看不清他左脸那个标志性的伤疤。 “不够,反省力度不够!”红小将指着伍秀泉被涂黑的照片,“你们这些黑帮分子——”他把那盆高高举起,对着伍秀泉的脸上使劲一泼,墨汁就顺着他的眼睛、鼻尖和嘴往下流淌,一滴滴地溅到红卫兵脚前。 另一个红卫兵也走了上来,拿起一只毛笔,在他浆得整齐的白衬衫上写了一行字:“打倒黑帮分子伍秀泉!” 于是,像一种比试一般的——那个年轻的红卫兵索性揪起伍秀泉的衣领,将那剩下半盆腥臭的墨汁从他的脖颈灌了进去:冰凉的墨水先慢慢浸湿了白衬衫,然后像一条蜿蜒的黑蛇,穿过伍秀泉的腰间,顺着双腿从灰蓝色的裤子渗出一道道的黑色痕迹,最后由裤脚流淌到水泥地上。 “打倒死不认错,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共产主义路线的苏修分子伍秀泉!” 1 那个年轻人用自己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义正言辞地喊,而这一点声音,还没有等伍秀泉来得及分辨,很快就被千千万万同样的声音淹没了。 “——啪!” 昏黄电灯的钨丝烧断了,整个屋子陷进了彻底的黑暗之中。 3. 我们连夜把首长送进了医院。 万幸,最后首长没有大碍,医生说是劳累过度,需要好好卧床休息。打了退烧针又吃了对症药,窗外的雨声终于渐停。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晨光,待药效上来以后,首长才沉沉地睡过去。 天亮后,另外的警卫员来和一夜没睡的我换班。等我再轮班回到病房时,竟看见首长正伏在病床的桌板上,专心致志地审阅之前送来的书稿。 首长的脸色还是很苍白——我看向秘书同志,他无可奈何地冲我摇了摇头。 “不碍事。”见我一脸担忧,他只是笑着摆了摆手,“这两天把剩下的看完,就可以拿去反馈给出版社的同志了。” 斜阳从窗外照进来,带来点暖意。我给首长倒了杯水,守在病床边看他在书稿上拿钢笔认真地勾划——有些地方被他圈了出来,在空白处写了一大段墨蓝色的批注。 1 晚上,秘书同志回去处理材料,我留下来照顾首长。我见他精神头还不错,就去楼下打了壶开水。没想到开水房还要排队,等我回病房的时候,首长已经靠在床头,捉着笔睡着了。 他常年失眠,能安睡哪怕一小会也是好的。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过去,把钢笔从他指间取下来,又替他把桌板上的书稿整理好。 几沓厚厚的稿纸里落出一张老照片,我把它从地上捡起来: ——照片里的人虽然不甚清楚,不过我认得出来,那是刘博兼将军。一片白桦林中,他穿着军大衣,在纷飞的雪花里风华正茂地微笑着。 照片底下写了年份:“1928”,右下方还有一大团被火烧过的痕迹。 我小心翼翼将这张照片夹进书稿里,撤掉桌板,为首长掖好被角。 // 天亮了,看守的人过来把他们这些“牛鬼蛇神”拉出去开始劳动改造。 尽管是“改造”,然而这类重复性工作几乎只是为了折磨人而存在的:早上,这一帮“黑五类”,先是得拿一个小铲子,把那些漫天席地的大字报从楼道的阶梯和墙面上铲下来,然后用手推车一趟一趟地运出去;然后再拿着镰刀,去楼前齐腰深的污水河中割芦苇、茅草;或者再差一点,去打扫到处都堆着排泄物,恶臭熏天的公用厕所——这种繁重而充满侮辱性的工作将一直持续到傍晚,他们才会被允许回到那间十见方不到的小屋子里,吃点掺了沙子的米粥。 伍秀泉的情况早些年就已经不太好了,而现在又日复一日地浸在这种环境里,身体还没垮掉几乎是一种奇迹。 1 “42号,”另一个黑五类凑过来问眼神发飘的伍秀泉,“你还撑得住吗?” “还行,”他抿了抿干裂的唇,费力地挥动镰刀割下一把苇草,“昨天没睡太好。” 中联部的大夫给他开了地西泮,但现在药都被看守他们的民兵管着,一天只愿意给他半片——药效不够,有时候就算吃了也睡得很浅。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那老头继续絮叨,他年纪比伍秀泉大许多,头发都快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