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1新棋局的第一枚落子 (第1/1页)
“……虽我郦自来军务变动均需呈报东齐驻官,但军功等级细分改革事关朝中赐爵授田之制,也算礼部内政。只从过去六级细分到十二级,改制了爵名,但一级及末级受赏获田之赐并未改变,想来东齐那边不会有大异议。” 从前的兵部左侍郎纪凉,亦在这次开朝后的擢升名单中,作为新晋兵部尚书,纪凉身旁站着四军统帅、镇远大将军桓康安,二人正在呈报四军新改陈奏。 因李氏及大批党羽官员还看押大理寺在审,今日正yAn殿的早朝与会者,较定安g0ng变前太后慷慨陈词的那一场之数少了近三分之一。 壮阔高耸的正yAn殿宇,便显得有些空荡。 但此刻还能好端端站在殿中的朝臣,多数人挺直了脊背,面容隐含喜悦矜sE。 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苦熬多年、受尽李氏欺压的翰林新党。 但也有例外—— “纪大人,老臣有一问。” 一道略有年纪的沉稳嗓音从纪凉前方传来。 纪凉看向左仆S徐yAn修,颔首一拜:“徐老请赐教。” “军改乃国之要务,军爵等级细分,有利刺激我朝新兵征战杀伐的积极X。陛下此番辛苦东出,为我大郦四军容留私兵转正向禄川朝廷征得了首肯,陛下省刑宽和、气度恢弘,实乃我臣下之楷模。只是……” 徐yAn修不动声sE地看了一眼纪凉。 “若只是君爵之制细分,改革案中,为何多添一条‘逐步开放人口流通限制’?” 纪凉听完,神sE早有预备。 “哦,徐老有所不知,莲花山及建潭山的私兵虽如今陆续运至京畿四营效用,但……李氏当初征纳新兵时,并没有按照我郦四军的入军标准来严格执行考核筛选,如今月余过去,许多入营新训的小子不合格、不适应者十有三四,陛下仁德宽厚,特许不愿继续留在军中、或不符合我军征召要求的男丁领了额定补偿安然还乡,他们原是正经的良民百姓,从京畿归返,身份户籍大多不全,因此适当放松人口流通限制,好供他们顺利返乡。” 从旁有官员听后疑惑反问:“既如此,军中开具证明、特供新兵回返即可,何必非要打破户籍旧制?” “纪大人……” 徐yAn修暗瞥一眼龙椅之上的陛下神情,接了那官员的疑问继续道。 “并非老臣有意反驳陛下钦定的军改条案,只是,如今我郦意yu从商走贩者汲汲,先前依靠户籍限制、城门卫严查,方能控制行商者数量不至过多以损农工业人口,若是骤然开放流通,老臣恐怕境内易生民变,桓将军,老臣听闻,小桓将军如今正在宁yAn平乱,也不知近况如何了……” 桓康安知他所意,颔首答曰:“此番宁yAn民变乃李氏旧部挑唆而起,如今业已平定,叛贼照陛下之旨于宁yAn县中斩首示众,小桓将军也正在归途。我郦自来城防严格,即便百姓往来频繁,不至于使城池生乱,至于徐老所言其他,非关军务,本将便不置喙了。” “既是如此,那想必工部刘鄂大人可以言说一二。” g0ng变后清算李氏余党,朝中六部,过半尚书长官被清查入狱。 但工部尚书刘鄂,虽g0ng变当天没有被押入内廷监中煎熬多日,却能于事后独善其身,几无牵连。 刘鹗向诸位大人一拜,正要开口,殿尾响来通传—— “兴yAn公主到。” 倚在龙椅上半阖着眼、静听堂辩的齐泽襄慢慢挑起眼皮,看向从大殿门口走来的nV人。 待她走至阶下,叩完礼,他嘴角g起今日入朝后的第一个抵至眼底的笑。 “十三来了。” 季云烟面sE平静问道:“打搅众位大人议政。陛下,臣妹听传,朝中有人告发臣妹私受李氏余党贿赂,不知告发之人何在?详情如何?” 齐泽襄视线看向台谏诸官所站处,挥了下手。 “荀建弼,既是你首告,那便由你继续来说吧。” “陛下……” 徐yAn修温言打断。 “方才所议军改之事……” 齐泽襄手指轻点在椅背。 “徐大人所忧朕都知道,只是,南北两处私兵营新训筛查非几日之功,及至事毕,非一年半载不完,许多私兵效力李氏旧营积年之久,他们一朝返乡,家中人口早已音容有变,甚或天人已隔,房屋田亩是否安在尚未可知,若凭着军中一纸信函就将他们困在旧土,无法活命,朕实在不忍,若他们还有远地亲眷可供投奔,那也算安得其所。” “陛下,若真要开放流通,定有许多非军中之人趁虚流窜,臣恐动摇国本啊!” “徐老,”纪凉从旁解释,“因此才是从南边起,逐步开放。” 徐yAn修仍面sE不从,罕见如此极力反对。 齐泽襄以指节重重敲了下椅背:“那今日下朝,徐大人你同纪凉一道留下,容后再议。” 徐yAn修迟缓拜礼:“是,臣遵命。” 殿院侍御史荀建弼得了陛下可以开口的眼sE,清清嗓子,朝季云烟一拜。 “兴yAn公主,臣前日接到密报,信中称,您近日收受正看押大理寺受审的吏部尚书余理全余家二房之贿二十万两的钱庄兑票及十张田庄地契,信中余家下人的口供手印俱清晰无误,并有目击证人亲见,三日前,余家二房余理达出入您的公主府,所有证据业已移交大理寺,经核查勘定无赝。” 荀建弼瞥了一眼季云烟,略略忐忑地继续道。 “臣奉陛下亲授参劾皇室宗亲之权请问公主,如今余理全还未定罪,您便收受巨额之贿,可是要从中斡旋调停、预备替余理全开脱罪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