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王守仁(三) (第1/2页)
【王守仁的想法很是大胆,他在犹豫,犹豫什么呢? 犹豫到底是像圣贤那般去教化鞑靼人,还是像将军那般直捣黄龙。 不得不说,外人听着十分狂妄,但对他来说却是正常的思考方式。 他想到在余姚的时候无法想象出北京,现在在北京也无法想象草原鞑靼人生活作战,因此他决定摸到草原去。】 王华吓了一大跳,他儿子未来居然如此大的胆子? 五岁的王守仁眼睛里却是跃跃欲试,觉得长大真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爹都不能管他。 朱厚照更是恨不得立马把王守仁带回来在,这人怎么这么合他口味。 朱棣也觉得这很他们大明,就是没生在他的时代。 不过他也不是那么贪心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名声在给自己的政绩添花,大不了叫三宝走远一点就是。 还没回来的郑和不知道他老板已经把他未来几十年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往好的方面想,起码不用担心失业下岗。 坏处嘛,就是很容易直接一步到位死在工位上。 【自从咱们的堡宗一战成神以后,大明对鞑靼的态度就转变了,起码不敢轻易打了,只能打打防守,主要是也没人可以打。 不过大明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像是之前王守仁接触的那些鞑靼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兵部幕后运作,礼部出面组织,成立了明鞑民间怀柔亲善会。 秋天大草原牧草丰足,鞑靼人并不需要到大明来抢夺,这段时间会比较‘乖顺’,就是最好的打探时间。 王守仁知道消息后,直接缠上他的骑马师傅非得跟着一块去草原打听鞑靼人,死缠烂打的劲终于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王守仁在草原的见识我们无法全部得知,但回到家面对他状元爹举起的戒尺,我们能知道有多疼。】 王守仁瞪大眼睛看着他爹,“爹,你别老是动不动就打我。” 戒尺多疼啊,夫子都不会这么动手。 王华冷哼一声,“你怕什么?” 王守仁洋洋得意道:“我当然不怕,我可是未来的圣人。” “哼。”王华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养儿子怕是一个大难点,圣人的名头是很大,但挡不住现在他儿子就是个小豆丁,要是把人养歪了,那简直是罪过。 “圣人应该不会怕戒尺吧?” 王守仁不说话了,扯住他娘的手,他爹就会这一招。 【后面的年岁,王守仁哪怕性情再桀骜,也得老老实实的科考,只不过他一路走来确实并不顺利。 要说一句,明朝开始的八股文就开始死得不能再死了,逐步给自己框在一个条条内。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最后束股。 说的好听是结构严谨,说得不好听就是死读书,当然,人家能考上还是有本事,只不过这对于人的思想是一种禁锢,几十年都为了科考而框限在八股文里,哪怕是日后高中也很难再跳出来。】 习惯很可怕,更何况是几十年的主动扎进去的习惯。 而各时空的人瞧见所谓的八股,以及慢慢越来越死板的要求,有些明白天幕所言。 哪怕是为了应付科考,但几十年下来,一个人的思维早已定型。 如此死板的陈条成为主流,确实会叫人越来越僵化。 朱元璋也很疑惑,他没这样要求啊,这会儿对于制度、问题确实有明确的要求,但写法没有固定啊。 李世民摇摇头,“这文章写得倒是漂亮,可里面的内容却是越来越少。” 歌功颂德确实少不了,但占比还是有讲究的。 皇帝是喜欢听有水平的好话,但你也该干正事的时候也得干啊。 “这八股文瞧着怎么像是只取经义啊?” 科考哪里能如此片面,哪怕是儒家也没有因为这等事情大肆喜悦。 【王守仁要接受科考,自然就得接受八股文,在一众长辈的辅导中,很快制订出了一个两年计划,名为《学好八股文迎接乡试挑选》。 但太聪明有时候就得频繁的换老师,王家的长辈不说当世大儒,但也是满腹经纶,可渐渐居然都有些教不了这个后辈,又高兴又惭愧啊。 王守仁有一个比其他人占据优势的地方,就是他爹已经把科举所有流程都过了一遍,不至于像是无头苍蝇一般。 王华丁忧完以后先给儿子做考前辅导,然后还得马不停蹄的上任去。】 【二十一岁的王守仁参加科考,浙江省的秋榜成功中举,七十多名。 秋天省试乡试成功,那么下一个目标便是明年早春的会试。 王守仁还没意气风发几天,他爹深知他儿子闹腾的脾气,长大了其实骨子里还是如此,赶紧叫他收拾包袱去北京,亲自看着他。 可惜王华没想到的是,他儿子到了北京居然跟竹子杠上了。 王守仁于科考上没有众多举子那般的执着,他在读四书五经时还有空想起来之前的宏愿,他可是要做圣贤的人,那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这人还真是有趣,不过人家年轻轻轻就中举,虽说不是头名,但也确实容易看轻。”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迈不过举人的门槛,王守华年轻气盛没有经受挫折,确实会容易心生旁骛。 只不过, “这位王守仁说话做事真是很气人啊。”为了科举头秃的举子还是忍不住发牢sao。 朱棣则是在思考,这位还没见到半点圣贤影子的王守仁,到底要经过什么挫折才能悟道呢? 按照他现在顺风顺水的生活,实在难以想象。 【读到《大学》,里面写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也不贪心,就从第一步开始吧,就是你了——格物。 格物两个字简直是如同乱团解不开,王守仁决定从前人的事迹中寻找答案,嗯,他找的人是朱熹。 当然,这会儿朱熹早就作古,虽然咱们批判,但时代不同,人家那会儿朱熹确实很有名望,而且批判也不是真就要把人批得一无是处,人家的名气确实顶尖。 王守仁平时脑子多灵活啊,可这会儿却像是浆糊了一般。】 【朱熹‘坐获幽林赏’,他也坐在那看竹子;朱熹‘端居无俗情’,他也依葫芦画瓢。 但看着看着他自己也觉得不对劲,可又实在找不到其他格物,努力说服自己,和眼前的竹子比较,他们起码还是有共通之处的,那就是消瘦挺直。 对,他的格物就是看竹子。】 ??? 所有人脑袋上都是闪现出问好,看竹子就能成为圣人吗? 竹子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