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81章 赵王无德,不可奉宗庙! (第1/2页)
将呆若木鸡的栾布安排进自己的禁军,刘邦便疲惫的回到了洛阳宫后殿,缓缓躺在了软榻之上。 而在软榻之侧,御史大夫赵尧却是面色惊恐的侍立一旁,双肩更是隐隐发起抖来。 看着赵尧这幅惶惶不可终日的反应,刘邦只自顾自发出一声嘿笑,将双手枕在脑袋下,平躺在软榻之上,悠哉悠哉的哼起了一段不知由来的楚调。 如此过了许久,见赵尧仍不开口,刘邦终是嘿笑一声,将头侧向了赵尧所在的方向。 “怎么?” “可是朕赦栾布死罪,又引以为太子肱骨,惹得赵大夫不喜?” 以淡然无比,甚至稍带些调侃的语调道出这番话,便见刘邦一把从软榻之上撑坐起来,兴致盎然的望向赵尧。 “待回转长安,莫如赵大夫,亦往入太zigong,以为少傅?” 回想着方才,在正殿发生的事,赵尧本就疑虑重重,听闻刘邦突而发出这么一问,面上顿时愁苦更甚。 “臣······” “臣············” 哼哼唧唧了好一会儿,赵尧都没能说出个所以然,索性跪倒在软榻前,将头颅深深低下,默然向刘邦表达起了自己的委屈,和担忧。 见赵尧这般架势,刘邦面上神情,也缓缓从先前的玩味和轻松,渐渐化作一抹莫名的庄严,以及惆怅。 “唉~” 萧然一声长叹,刘邦便从榻上起身,上前扶起赵尧,替赵尧拍了拍裤腿上的灰尘,又将手扶上赵尧的左肩,再度发出一声感叹。 “往数岁,朕只念易储废后,易立赵王、戚姬,竟从未曾念及太子之境遇。” “今,朕躬愈发老迈,不知何时,便要随先太上皇而去,以列仙班······” 听闻刘邦突然说起自己‘可能活不久了’,赵尧只赶忙将头埋的更低了些。 “陛下万莫多虑!” “先大行皇帝,享年足八十五而寿终正寝,陛下泽及天下万民,武功盖世1,必当长寿!” 听着赵尧面色惶恐的道出此语,刘邦只面带萧瑟的摇了摇头。 片刻之后,刘邦便反应了过来:赵尧,似乎是在逃避什么······ “赵大夫随朕左右,也当有些年头了吧?” 刘邦话音刚落,赵尧便沉沉一叩首,再度抬起头时,望向刘邦的目光中,已是尽带上了感激之情。 “臣起于刀币,幸得陛下信重,用以为符玺御史,于汾阴侯左右习学为政之道。” “陛下于臣,可谓恩重如山,臣纵万死,亦无以报陛下恩德之十一······” 看着赵尧毫不夹杂虚伪的神情,刘邦只默然盯了好一会儿,才又突而嘿笑着摆了摆手,回过身,重新坐回了软榻之上。 再抬起头时,刘邦望向赵尧的目光中,也已是悄然带上了些许严肃。 “朕方才之言,非戏语。” 语调低沉的道出一语,刘邦便紧紧凝望向赵尧目光深处。 “平定陈豨之战,赵大夫武勋卓著,待回转长安,朕当不吝以彻侯之爵、邑相赐,以彰赵大夫之功。” “如此,朝野之上,也当再无闻赵大夫‘无彻侯之爵,而身三公之贵,实乃幸进之臣’这般诋毁、污蔑。” “而后,赵大夫便当往入太zigong,随行太子左右,代朕,授太子治国、理政之道。” 面色严肃的说着,刘邦不由又微微一点头,语调中,尽是不容置疑的强势。 “此,乃朕之托付!” “赵大夫,不可拒!” 听闻刘邦这番满带郑重,甚至隐隐带有些许恳请意味的话语,赵尧根本顾不上因‘得封为侯’而欣喜,只将眉头锁的更紧了些。 “臣得陛下知遇之恩,凡陛下之托,臣自当竭尽全力,以求尽全。” “然······” 满是诚挚的道出一语,便见赵尧面上神情一滞,又悄然将话头一转。 “然前时,陛下意欲易储,以臣为赵王之暗助,此,乃朝野共知之事。” “去岁,陈豨即乱代、赵之时,臣更拟‘太子监国’之策,以求太子行差就错,以便陛下易立赵王······” 面带忐忑的道出这番华,赵尧终是面色一苦,望向刘邦的目光中,也隐隐带上了些许哀求。 “臣助陛下易立赵王,此朝野共知之事······” “纵臣承陛下之托,改换门庭而助太子左右,太子······” 话说一半,赵尧便明智的止住话头,面带忧虑的低下头去。 而在赵尧身前的御榻之上,刘邦自也是猜出了赵尧的未尽之语。 “唉~” “倒是朕,往日为儿女情谊所蔽,竟险使社稷不稳,宗庙有虞······” 面带自嘲的笑着,刘邦便自顾自摇了摇头,悄然思虑起来。 赵尧虽然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但刘邦自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听出了赵尧想要表达的意思。 ——过去,臣帮着陛下易立赵王,怕是早就得罪太子了! 就算臣去帮太子,太子,又如何信得过臣? 但赵尧绝对想不到的是:就连这略显尴尬的‘变数’,实际上,也同样没有脱离天子刘邦的掌控······ “幸彼时,朕还留有后路······” 暗自心语一声,刘邦再度望向赵尧时,目光中,已尽带上了‘一切皆在掌控’的淡然,以及些许不知由来的唏嘘。 “此事,卿不必过忧。” “恰因卿,曾竭力助朕促易立赵王之事,日后,方可为太子之助力!” 面带笃定的道出一语,刘邦便面色阴沉的直起身,面上神情,陡然带上了些许阴戾。 “今朕尚在,吾汉家之祸患,乃北蛮匈奴,及关东异姓诸侯。” “此二者,北蛮匈奴虽患更甚,然尚不急迫;纵欲除,亦非三五岁之功!” “须待天下百废俱兴,民安居乐业,府库殷实,吾汉家兵强马壮,方可得以成行。” “又往数岁,朕更岁岁东出函谷,以征讨不臣;至今,汉立之时所立异姓诸侯八者,已只存淮南、长沙二人。” “今、明二岁除淮南,吾汉家,便当再无异姓诸侯之弊。” 面色严峻的道出这番话,刘邦便沉着脸望向赵尧。 “赵大夫可知,待朕百年之后,吾汉家之祸患,当自何而来?” “北蛮匈奴乎?” “南越赵佗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