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视他为? (第1/2页)
在远离长安的休宁,天子正定定看着佩断剑的、有着好颜色的青衫公子,那柄断剑看起来不如他私库中随意摆放的利器,它仅仅只是个标志,属于曾经名扬天下的两任帝师的心爱之物。 跟在帝王身后的蔺安不需多言,就已确定他未曾与之相见的、后世必将其称为名臣的洛元瑜,此时便现身于此了。 他亡故得太快,机缘巧合之下蔺安未曾与他见过一面,但在风陵渡的洛水畔流传的美妙诗篇,令蔺安神往不已。 史官写既往青史,不免总要提上一笔。洛元瑜不讹言,不奉臣,即使先前是九皇子的座师,也曾为不受宠的小太子、如今的陛下撑伞一路。 蔺安很识眼色,只默默看着陛下的衣角,玄色的底细绣着暗纹,没有半分褶皱,也就是说,他们的陛下已经静立在原地太久了。 他在处理西北乱局时也会犹豫不前么?但这很难说是陛下的错,因为当年同他一起收复各地、巡游全境的以洛元瑜为首名臣都不见了,有些疯了,有些死了,还有些或许就如洛元瑜一般急流勇退,只是活在旧年号的记忆里。 “我不能失去他。” 蔺安听见帝王的喃喃自语,就像曾经无数次夜色沉沉的失神后,他会说的话。 而他话语中的那个人,从对岸走过来,靴下的每一步,都荡漾着旋转的波纹,衣摆带起来的风,也带起来一阵浩荡的花香。 他走过的青石道下,一尾锦鲤摇着红彤彤的鳍,和另一尾也晕染着绯红色的金鱼一同蜷在宽叶下,荡漾的不止碧波,还有行走时带动的青袍衣摆。 但帝王所想的远比表面上的冷静要更狎昵。他的目光顺着若隐若现的衣物里看似光洁无痕的肌肤将洛寻全是扫视一遍,很轻巧地、很隐蔽地讨好了如今有些阴晴不定的陛下,洛寻向来洁身自好,身上又极易有痕迹,料想他不敢在刻着帝王的名讳之后也肆意风流。 他在初次欢好就在洛寻身上打了烙印,那是洛寻自己求来的恩赐。本朝以黥面为刑罚,刻字、涂墨与刺青往往被看作下九流,洛寻族中有世叔放浪形骸于烟花之地,腰腹处大片桃花,受了家法,他只会比寻常人更惧此种手段。 那时九皇子被陷害谋逆,其实谁都知道他纯孝躬亲,将来如登大宝必然是庸君——换句话说,守成之君。 他纹的是杏花,兴起之时会掐住洛寻的腰问他如何,只是因为当时在扶风起誓之时,有枚俏生生的落花簪在他的发上,没人告诉他,只有向来与他亲昵的应文光伸手去拍,又为他多放上一梗未开放的花苞。 应文光笑问道:“元瑜自己不摘,是很喜欢吗?” 洛寻不说喜欢,只是看着被众人簇拥的小太子: “其实和杏花一起开的花太多了,梨花,丁香,桃花。前后差不了太久。 “不过杏花在赏花季也依旧被人不喜,因为杏花太特别了。大部分的花先发芽开花再结果,只有杏花是先开花再发芽最后再结果。” “杏花最早,花期又短,果实又酸涩,但也昭显春要来了。” 那一刻尚且稚嫩的小太子以为这是诉情,心震颤不已。他知晓文人会以妻妾自比,他身在这个位置,哪怕仅仅是皇孙,也是多的是人捧杀。但从洛寻口中说出的话总那么动听,也许是因为他太诚恳。 洛寻在讨好皇子方面,似乎有着他独特的本领,但这并不是难以启齿的,这世上无人不惧怕皇权,对天下读书人来说,这独一份的恩宠更像是幻梦中的己身,应文光甚至私下向他讨教,如何做到与殿下秉烛夜谈。 小太子听见了,于是露出温和的笑来。 先前真是夜谈国事,等九皇子深陷囹圄中洛寻便脱了衣袍,柔顺地跪在小太子榻前,他往往多病,小太子还以为他只是思虑过多。 没曾想洛寻是个先天不足的人,他的身体在小太子看来是奇货可居,他们曾一同去看过长安最出名的秀舫花娘的艳舞,应文光说有雌雄莫辨之人,就当开眼界,洛寻纠正他道: “君子言行,不可轻佻无状。” 应文光同他道歉,但看着他的小太子却发现他的手在抖。 如今这些异象就有了缘由。 也许他的目光里情不自禁带点渴望,洛寻如此敏锐之人,自然会用身体求救。 “不……” 洛寻算来比小太子大上几岁,但他身量轻薄,开始之时还默默数着进犯的动作,清朗的嗓子低低压住,他在努力适应了,偶尔还能如他平时那样,不卑不亢地赞上几句天潢贵胄的暴行。 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