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太子不得不说的故事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2/2页)

如何祭祀,太子便如何。”

    沙穆哈得了话,当即行了礼,连忙走了。

    屋里没了臣子,康熙又吩咐太监宫女也出去候着,才问胤礽:“已经五日了,还生气?”

    胤礽心头堵得慌,“儿臣若是不经您同意,直接打杀了乾清宫的宫人,您是什么想法?”

    康熙目光十分复杂,“此事,不可相提并论。”

    胤礽仗着屋内没人,上前一步,拽住康熙温热的手:“有什么不一样?您到底是怪儿臣想要饮酒作乐不来找您,还是当真觉得儿臣不该在深夜玩闹?”

    康熙一时间竟然无法回答胤礽,只好找补,“深夜在宫中胡闹,难不成你还有理?”

    胤礽摸着康熙心口,“只是不准深夜?”皇父竟然是如此言不由衷。他想不明白,明明皇帝对他也有不可言说的念头,却偏偏要忍耐至此。他脑海里冒出火来,但愿过些日子,皇父还能装作心平气和的样子说出这种话来。

    康熙看着胤礽近在咫尺的脸,忽然将他按在圈椅上,坐在自己身边,“保成,别惹阿玛生气。”

    胤礽觉得康熙实在是难伺候,“儿臣有您这个阿玛,当真是为难极了。好端端奉上的心意您不要,偏偏要拐弯抹角地警告儿臣。”

    康熙沉默片刻,与胤礽十指相扣,算是间接回应了他的话,“朕不曾拐弯抹角。”

    胤礽窝在康熙怀里,闭上双眼,“后日祭祀的折子,儿臣已经瞧过了。”

    见胤礽说起正事,康熙也扯回思绪,“此次祭拜,你独自去即可,朕便不去了。”

    胤礽皱眉,“又不是儿臣的千秋节,怎么能独去?”

    康熙把玩着胤礽的发辫,“朕已经下了旨意,你照办就是了。”

    胤礽拉过康熙的手,“您身体是否有什么不适?儿臣去叫个太医来。”

    康熙见胤礽关心自己,心中一股暖流划过,态度软和了不少,“朕没病。”

    胤礽抵着康熙额头,“真没有?”温度确实正常,没有发热。

    康熙嘴动了动,几乎是贴着胤礽的唇,喉结上下滚了两下,话才出口,“没有。”他就是为胤礽铺路而已,早些让权。

    这般好的姿势,康熙等了数十下,见胤礽脸庞还不离开,才扣住他的后脑,咬着对方的唇瓣。

    康熙是真的咬,没有丝毫柔情可言。若非理智尚在,恨不能将怀里的人吞下肚去。

    胤礽吃痛,不免轻呼出声,“阿玛,疼。”

    康熙被这声阿玛惊到,回过神来,当即便松开胤礽。

    胤礽手摸着唇,便瞧见指尖的血印子。

    康熙用指腹给胤礽唇上的血擦净,又含了他指尖舔舐。

    胤礽心跳得厉害,怔怔地望着康熙,几乎要昏厥过去。

    待康熙一整套动作结束后,胤礽已经是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只顾着搂住皇帝腰背喘息。

    康熙神思回涌,看着胤礽嘴上的伤口,才有些懊悔。他失态了,不应该如此。怎么就没有抵抗住胤礽的诱惑呢?

    “朕让人叫个太医来。”

    胤礽轻扯了一下康熙发辫上的流苏,“不准叫。”伤在这种地方,怎么能叫太医?

    康熙捏着胤礽的脸,细细打量了一番,“也不严重,只一道小口子。”

    胤礽哼哼一声,“您下次轻点。”

    康熙松开手,不再与胤礽聊这种事情,只说:“今日你来批本。”

    胤礽道:“朱批是您的活。”

    康熙起身,“早晚是你的。”

    胤礽独自坐在帝王御用的椅子上,动了笔。

    康熙自己却出了门,“一个时辰后,朕来瞧你。”

    “知道了。”

    奉先殿祭祀后,胤礽隔了四五天,便在毓庆宫青天白日地设了酒宴,丝竹声与嬉闹声颇大,比夜间场景热闹多了。

    康熙脸沉似水,胤礽这行为明摆着是故意给他看的。那些被叫到太zigong的人都是些什么玩意?有旁人安插的眼线,有想卖好的官员献上的舞女与侍从,康熙一想到此便越发生气。

    “来人。”

    御前侍卫们应声,“皇上有何吩咐?”

    康熙手扣着桌面,下了死命,“将毓庆宫此刻陪太子玩乐之人悉数扔到乱葬岗去。”

    胤礽看着眼前来势汹汹的侍卫,“皇父的命令,本宫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他虽是不阻拦康熙的命令,却仍旧一次次地接受下面官员送上来的孝敬。

    康熙在乾清宫生气,连折子都扔了几回。一旦查出那些人是谁孝敬给胤礽的,逮着那官员的错便依照律法处置了,轻则撸了官职,重则抄家流放。

    于是乎,京中传闻,皇帝跟太子闹僵了,对太子多有斥责,表面原因是太子不分昼夜与宫人侍卫饮酒作乐,其实是不满意太子结党营私。

    毕竟太子如今已接近及冠之年,皇帝在这个时候,早都有好几个皇子皇女了,应当是不在意太子行男女之事。且太子的侍妾,原就是皇帝首肯,才能送过去的。

    康熙听到此番流言蜚语,是火冒三丈。在朝会上当着群臣的面,叫顺天府尹跪在殿中,将人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连治安都维护不好,要尔何用?”

    彼时胤礽也在殿中,嗤笑一声,“启禀皇父,依照儿臣来,此事怪不得顺天府尹。”

    康熙压下心头的火气,“那太子说说,此事朕应当问罪谁?”

    胤礽双膝跪在地上,“自然是儿臣。”他双膝跪地,将手中奏折呈上,“近来皇父允儿臣批本,儿臣自作主张,扣下了一本密折,请皇父恭听。”

    “不必了。”这折子虽被胤礽私拿了,但康熙自然晓得里面是什么内容,因为类似的折子他这里还有好几本,更有一本详详细细列举了胤礽手下官员的职位。

    胤礽却不听,自顾自地念完了。

    零零碎碎总结下来,说太子不修身,与外戚来往密切,又与地方官有私,总归全是太子的过错。

    “儿臣有错,请皇父责罚。”

    康熙皱着眉头,“你是太子,近来理政并无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千秋节将至,群臣百官进献也是常理。”

    胤礽却仍旧试探道:“儿臣私拿密折,请皇父责罚。”

    康熙心中腹诽胤礽这是明知他不会怪罪,得了便宜还卖乖。又不愿意真因为这些事情罚了胤礽,惹得人不高兴,康熙又庇护开脱起来,“身为储君,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言己之过,乃是上上之佳了。起来吧,朕不追究。”

    胤礽蹙眉,这跟他预想的不一样啊。自那日康熙把他压在怀里亲了之后,他已经许久没有与皇帝单独相处过了。

    他原先是想刺激皇父,然后混到乾清宫与皇父私下详谈,或者把皇父逼到毓庆宫也行。如今倒好,朝会上就给解决了。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远点,他仍旧是帝王看重的太子,康熙还是那个严慈相济的阿玛。

    皇帝宽恕太子,太子党的人松了口气。实在是近来太子处处忤逆皇帝,也不知道太子爷闹哪门子脾气。

    康熙心中略知一二,却不敢信,只见招拆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