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少年的帝王之路_34南洋平定,北方事起(剧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南洋平定,北方事起(剧情) (第1/2页)

    虽然整个南神州都被大吴囊括进版图之中。但如此迅速的扩张,也给泉州的国府带去了巨大的统治压力。

    赵葵哲的身体暂且不能支撑起一场千里跋涉,所以这繁杂难办的国政又一次被压在了徐星允身上。

    纵使徐星允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大吴在新近获取的领土上,建立起有效统治。泉州并没有这么多怀柔经费,葵行也没有那么多行会官吏可用。

    为了维系统治,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大军,一个人也不能裁撤,他们被分别安置在蜀,荆,湘,滇的各个角落,威慑着仍不死心的三王旧部。

    而最要命的是,蒲甘王对安南的攻势并没有就此停缓。纵然是新月营之兵士各个都精通刀铳戟斧之战法,且拉德普尔长于沿河防御,也拦不住蒲甘近十倍于己的大军压境。

    安南战线步步后撤,拉德普尔不得不放弃都城顺化,携安南王撤退到红河三角洲的河内,背靠桂省,固守安南国最后的领土。

    身处昆明的赵葵哲,很快就能收到从河内送来的战报。他当天便不顾墨竹反对,拖着尚且虚弱的身子坐上了车轮船,以最快的速度顺珠江而下,转移到广州府。

    随后,一系列诏书,法令和调令从广州府发往大吴各地。根据赵葵哲的王命,西部三王的子孙被封候,三王麾下原有的旧官僚以县为单位相互调换打乱。他用这种手段暂时稳住了大吴西部的秩序。

    同时,为了阻止泉州国库告急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他令鹤修尔登记番兵名册之后解散番兵军团,雷鸣军在成都驻扎,保持威慑。不需要国库出钱供养的东瀛军团则前往安南支援拉德普尔。

    写完这些诏令之后,赵葵哲便瘫倒了下去。就此在广州修养,由墨竹暂代接见土司,省候使臣之类的君王事务。

    如此一来,国政算是稳定了下来,得到东瀛军团支援的安南战线也暂时稳固。乐清荷趁此机会,率千人护卫军亲自前往西部诸省,会见各地豪商,邀请其入会。

    通过整合长江航线商路和茶马古道商路,乐清荷甚至把葵行的控制力扩展到了藏区。滇蜀两省的茶叶,质量远远不如东南,但凭借其地利,可以被运上高原牧场,以茶砖换取高原牲畜。大批高原马被输送到滇蜀,再通过大吴的贸易网络进一步输送到其他需要马匹的省份,这让国境内的山地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湘省的桐油也随着长江被大量输送到江南,为江南愈发火热的手工工坊提供了油料。反之,这些西部诸省的豪强们,也成了江南工艺品的大客户。

    蜀地的锦织行业本就发达。乐清荷抵达成都后,当即与雷鸣营合作,半胁迫地强制当地织户加入葵行,并用江南的大工场模式进行改造,吸纳大批妇孺为葵行的织造工场效力。这些优质蜀锦,会沿着长江运往江南,在明州港出海,以补充虚弱的国库。

    入闽后的第三十三年深秋,国府的流水账扭亏为盈,赵葵哲休养完毕,葵行对西部的贸易网经营初具规模。大吴的危机状态,便算是解除了。

    可安南的战况,却不尽人意。东瀛军团虽然抵达了安南,可这些赵葵哲没算到的是,东瀛人根本不适应安南的气候,大半的东瀛兵在抵达河内后便得了疟疾。城外军营内,一个个是上吐下泻,若不是桂省和安南盛产草药,鹤露尔的军医团也尽数出动,这支东瀛军团只怕是有来无回。

    对此,墨竹下令拉德普尔继续固守。他让鹤修尔重新集结那些桂省蕃兵,并为他们配给火铳,准备让蕃兵军团成为击垮蒲甘王的主力。他还采纳了林宛苓的建议,先对琼州岛海南进行开发。在琼州北部建设一个仓储大港,这样一来,后续部队进入安南之后的补给状况会好不少。

    入闽后的第三十四年夏,琼州港的建设与蕃兵军团的训练均已就绪。又过了一个季度,东瀛军团尽数撤回博多,新月营退回桂省休整,蕃兵军团和赵葵哲御驾抵达河内。随即,赵葵哲颁布王命,徐星允书写征讨檄文,同样桂省出身的墨竹亲自挂帅,对蒲甘的征服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十余万桂省蕃兵以其好斗悍勇的天性结合鹤修尔传授的阵法,打起仗来有条不紊。闽铁打造的优质鸟铳在大河平野之间响得劈里啪啦,佩刀短枪伴随号角声在密林间杀得闻者丧胆。他们在平原上,便采取西洋式的大方阵战术步步为营,在山林中,便采取墨竹最擅长的小队编组灵活穿插相互支援。

    连续三次大会战,蒲甘军都以惨败告终,他们直接被赶出了安南全境,还吐出了高棉。眼看吴军士气越战越盛,蒲甘王也拿出了血本,他直接雇佣来一队八千人的佛朗机佣兵团,并把自己手里的新锐火铳手,还有数百头全副武装的披甲战象尽数投入到在暹罗境内的会战当中。

    面对蒲甘王的拼死反击,赵葵哲和墨竹都惊讶地发现,吴军最引以为傲的对射,竟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