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8外敌内涸 (第1/1页)
“在臣妹再述议案前,臣妹想问哥哥一个问题。” “你说。” “哥哥以为,西北开战后,于我朝会有多大影响?” 季云烟的问句落下音,摇晃的秋千也随之慢下来,身后之人踱了几步,坐回她身旁的小椅上。 齐泽襄手肘撑于膝上,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道: “西陲流民暴增定是有的,镇压平乱也须费些功夫,前几日定北国都金豳王庭发了函来,话里话外警告我朝不许容留龙殇流民,内阁和礼部尚未想好如何处理此事。” “龙殇若能力抵定北,与北鞑拖延个几年,两败俱伤,叫金豳王庭再无东征之力,咱们倒也还能再平稳一些日子。” “天下皆知,定北军力远超龙殇。若此战久,则西北闭关亦久。若定北能以碾压之势迅速覆灭龙殇,则我朝西陲危矣。无论哪种情形,于我朝只百害而无一利。” 齐泽襄点头:“十三所言,的确如此,金豳距此五千余里,威胁的信函尚且到了邵yAn,反而距离我朝更近的龙殇国都永酆迄今还未有一点动静,龙殇与西周乃旧敌,一旦西北开战,永酆朝廷只能求助我朝。以此足见,定北对龙殇此役准备已久,势在必得,一旦永酆城破,那西北的铁骑便能长驱直入,直抵我郦边境镇城。” “但龙殇矿产实在太过丰富,一旦被定北悉数占据,武器装甲、火器,定北制造起来信手拈来,那必将如虎添翼,别说我朝,届时就算西周都未必能抵挡一二。” “这天下分合自有定数,涛涛洪流,若能独善其身自然是好,若不能,那朕也只能求百姓少遭杀戮,尽力活命罢了。” 他叹了口气,视线看向桌上渐熄的青烟。 “十三可有想法?” “若有心抗敌,自有千万种办法。西周、龙殇、我朝,三国若能成连横之势合力围堵金豳铁骑,自然尚有一线生机,这事阖该是永酆朝廷最为C心的,但臣妹却听闻永酆外戚专权,其皇帝年迈却日日纵酒笙歌,恐怕龙殇……是不中用了。” 她又继续道。 “正因如此,臣妹才斗胆提出‘强工丰农’之策。” “你此策与外敌有何联系?” “哥哥,我郦国库年均支出超八百万两,增兵后,每年至少还要多一百万的军费。我朝如今向禄川岁供三百万两,一旦时景不济,禄川定然勒索加码,届时我朝在每年支出上至少要突破一千万两。” 她顿了顿,继续看着齐泽襄道。 “但于收入而言,丁税每年不足百万,人口数量短期内不会有大增,田赋、盐铁专营收入亦每年各不足百万,而最大额的商税收入,去年是七百余万,加林林总总,一年国帑收入一千万两银子左右。但关贸锐减,今年,最晚明年,商税必然腰斩,届时以六七百万的年收去贴超千万的支出,这个缺,靠省是省不出来的。” 这也就是蔺之铮提出节流之议时,齐泽襄并不认可的原因。 他点头同意季云烟的看法。 “十三说得对,要救国库,唯有开源。” “哥哥,这还只是在不开战的基础上算的账,俗言‘枪Pa0一响,h金万两’,一旦西陲开战,每年军费之增,非数百万不止,南远对我朝早已虎视眈眈,东齐也不是等闲之辈,上次愿意援军助我朝平李乱,是不想郦锥落入南远之手,禄川向来之策,就是以我朝之土作他东齐边境之防,西北来犯也好,南远举兵也罢,先让我郦去顶着,每年还能从我们这里收到岁供,一旦咱们岁供艰难,东齐必知我朝内政不稳,定要重新思量吞并之事。” “臣妹于是想,我朝年收至少要翻到两千万两,才有力抵御外敌,安稳民息。” “两倍之多……” 齐泽襄垂眸沉默。 “哥哥,此事并非全然没有机会。” 她主动去握他的手。 “我朝作为东南西北的商贸关口,多年征收来往关税,早已熟知各国产品。就布帛一项而言,南远产丝,东齐产棉,南远织坊多,尚有丝绸出口,但东齐分藩,重农而轻工,其棉花制品供给它自身尚且勉强,别提出口。这就是商机。” “只算东齐绒棉这一项,一斤棉花到达我朝时售价一百文,加税出口至西北、南远也不过一百二十文。若这一斤棉花织成棉布,虽疏密克重有差,若按十二尺来算,那就是三百六十文,由此便可获利两百四十文。去年东齐经我朝运棉外销近五百万斤,若这些棉花俱织成棉布,仅此一项,利润就有一百二十万两。西北开战,虽定北与龙殇的互市关闭,但布帛乃军需品,届时定然紧缺,需求量增大。” “但朕记得,一位织娘使用一台梭织机,一日织素顶多不过三四十尺,按十三方才的计算,织娘日织三斤棉,一年无休也才千斤棉,岂非要五千名织娘日夜赶工?” 季云烟点头答:“我朝平磐县乃丝织盛产之处,阖县善织者也不过千人。” “短期内要征召并教会这么多织娘的确是难事。” 季云烟的神sE前所未有的认真。 “因此不能尽数仰赖人力,而要发展机械纺织,咱们不但要织布,还要织绸,织锦……要以数万人来创百万利润。但,这只是臣妹此策的其中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